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中国的儒学统治

今古文经学学者间的冲突

书籍名:《中国的儒学统治》    作者:刘绪贻
    《中国的儒学统治》章节:今古文经学学者间的冲突,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哀帝初年,刘歆得王莽推荐,领校秘府珍本,从而开始了他的事业,据班固记载:

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38〕

于是刘歆给博士们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指责他们自私、妒忌、狭隘和保守。结果:

诸儒皆怨恨。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以歆移书上疏深自罪责,愿乞骸骨罢。及儒者师丹为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歆由是忤执政大臣,为众儒所讪,惧诛,求出补吏。〔39〕

他遭到如此强烈抨击的原因是什么呢?那是由于:虽然他并未企图篡改《春秋》中所教导的“天道”原理,却在《周礼》中引入了不少与当时不同的戚族、婚嫁、继承、天子与诸侯关系、仕宦、度量衡、赋税、徭役、兵役等制度。〔40〕如果他成功,就意味着今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儒生的失败。

平帝时,王莽摄政,刘歆官复原职,封为侯爵,“典儒林史卜之官,考定律历”。平帝4年(公元4年),王莽征召天下通一经及教授弟子11人以上者,或通晓古文经书者数千人会于京都。〔41〕在这个庞大集团的协助下,王莽和刘歆编造了一大堆谣言,造成一种新的舆论,替王莽篡位张目。正如顾颉刚所明确指出:“王莽从大司马做到皇帝是极有秩序的,他共升了6次级,费了8年功夫。”〔42〕他所寻求为他篡位辩护的一切论据,都在古文经书中找到了。反过来,王莽帮助刘歆将《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和《古文尚书》立于学官。王莽篡位伊始,刘歆即成为国师,垄断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无论典章制度,学术思想,他几乎没有不参加的。”〔43〕

上述这一切,自然极大地影响了已立于学官的经学各派儒生们的既得利益。因此,新皇帝王莽立刘歆《周礼》博士时,也终因那个阶层的强烈反对,被迫收回成命。但是,与其社会改革比起来,新皇帝的这些学术性变革还是可以忍耐的。详细讨论王莽的社会改革势必超出本书的范围,这里我们仅举三件事例来说明他的改革如何招致了他的政权的崩溃。首先,为了恢复真正的西周早期封建制度,他将土地收归国有,称为王土。凡是控有土地超过其耕种力量的人,都应将剩余土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凡是土地不足耕种的人,均应被分给所需土地。买卖王土遭到绝对禁止。其次,禁止买卖私人奴仆。再次,实行六筦制,即加强政府对当时的盐、酒、铁、名山大泽、冶铜和借贷等六大交易的管制。如果我们还记得前面曾经说过的,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儒生是如何同官僚们相互勾结盘剥农民,武帝以后西汉的那些大工商业如何由豪族和官僚组成的政府所把持,以及官僚集团至少在元帝以后如何为儒生所垄断,便可以明白,王莽的这些改革是如何危及原有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了。所以:

自武帝时代以来新兴的大地主必然反抗王田制和私属制。豪商反对六筦制也是当然的。除了做官因缘为奸利的官僚以外,反抗的意识蔓延于地主阶层。……更有一些豪宗,则联络农民起事,为土地私有制而开始武装的斗争。〔44〕

这导致了王莽统治(9—23)的迅速崩溃和西汉宗室后裔刘秀的兴起。刘秀是个富有土地的儒生,曾受业于太学。王莽改制危及他的既得利益之前,他以“谨厚”闻名于乡里。在他登基为东汉光武帝(23—58)后,他将王莽所改变了的一切又全部恢复过来,建立大地主豪强统治。〔45〕在今文经学者的要求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和《古文尚书》被逐出学官,但这并未使在王莽庇护下崛起的新儒生集团放弃斗争。他们一方面努力通过个人的关系,博取朝廷大臣的同情;另一方面,他们使古文经学的阐释朝着加强和扩大统治集团既得利益的方向进行,从而得到皇帝的赞许。据范晔记载,光武帝2年:

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范]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无因得立。”〔46〕

退朝后,范升拟了一个奏章,担心其既得利益被他人分享的心情溢于言表。奏章中说:

近有司请置《京氏易》〔47〕博士,群下执事,莫能据正。《京氏易》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复以比类,亦希置立。《京》、《费》已行,次复《高氏》。《春秋》之家,又有《驺》、《夹》。如今《左氏》、《费氏》得置博士,《高氏》、《驺》、《夹》,五经奇异,并复求立,各有所执,乖戾分争。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将恐陛下必有厌倦之听。〔48〕

这个奏章激起了布衣儒生陈元的反驳。他的父亲是《左氏春秋》的经生,陈元少承父业,“锐精覃思”。当他听说范升的一纸奏章竟要毁掉他的前程,于是便诣阙上疏:

陛下……深愍经艺谬杂,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辄延群臣讲论圣道。知丘明至贤,亲受孔子〔49〕,而公羊、榖梁传闻于后世,故诏立《左氏》,博询可否,示不专己,尽之群下也。今论者沉溺所习,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左氏》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50〕

这场辩论持续了一阵子,最终在皇帝的支持下,以《左氏春秋》的胜利而告终。可是

诸儒以《左氏》之立,论议喧哗,自公卿以下,数廷争之。《左氏》复废。〔51〕

这件事很好地说明了已经站稳脚跟的儒生阶层的既得利益是多么强烈地阻碍着变迁。然而,由于皇帝们发现古文经学可以加强和扩大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最终还是会找到某种办法鼓励和扶植古文经学。所以20年后:

肃宗(76—89)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贾]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曰:“臣谨摘出《左氏》三十事尤著明者,斯皆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纲纪。……《左氏》义深于君父,今《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明至切,至直至顺。……又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谶刘氏为尧〔52〕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书奏,帝嘉之,赐布五百匹,衣一袭,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53〕

福祉往往不单降于人,贾逵的情况正是如此。

逵数为帝言《古文尚书》……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与古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帝善之。复令撰齐、鲁、韩《诗》与《毛氏》异同。……八年,乃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榖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学者皆欣欣羡慕焉。〔54〕

这样,尽管汉代一直未将古文经学立于太学,他们却在皇帝的倡导下越来越遍及私学。此外,再加上下一节里将提到的一种原因,东汉末期,古文经学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