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或问禘之说:祭祀的本质,是为了团结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或问禘之说:祭祀的本质,是为了团结,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我读《论语》时,时常觉得场景有趣、生动,有的文字里还有动作描写。

这句话可能是紧接着上一句话的。

孔子在前面发了感慨,说禘礼现在做得不行了,我都看不下去了。

“或问禘之说”,在古文中,一般出现“或”,就意味着不愿意提这个人的名字。

有一个人问孔子:“既然您对禘礼这么不满,那您能不能告诉我禘礼的起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祭祀?是谁设计的祭祀流程?”

孔子如实地回答说,他真的不知道。

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对此人不耐烦,故意不回答。我认为,孔子并不是这种态度,孔子说不知道,可能真的就是不知道。孔子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孔子不知道的时候他一定会坦然地承认,他不会认为这样做是丢脸的。

虽然孔子不知道,但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孔子认为制定这个政策的人,或者说真深入地参透了禘礼秘密的人,他看天下万事万物,如同看手掌一样清晰。

在表达这个观点的时候,孔子用手指着自己的手掌,和提问的人比画着沟通,这是一个很亲切的动作。

那为什么孔子会这么认为呢?实际上,我们读了《人类简史》《大历史》之类的著作后就会发现,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因为与猴子相比,人突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了,而是因为人类发明了符号。

我曾经在武汉与著名的邓晓芒教授讨论他的著作《哲学起步》。邓晓芒教授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不在于人会使用工具,因为大猩猩也会使用工具,比如大猩猩会拿树枝掏白蚁窝。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大猩猩掏完白蚁窝之后,一吃完就把棍子扔了,而人是懂得携带工具的。

大猩猩经历了几万年,却从来没有改进过,用完了棍子就扔,它没觉得那根棍子跟它自身有什么联系。与此不同的是,人类使用棍子赶走了狼,就开始和工具“合为一体”去应对这个世界。人类把工具当成了自身的延伸,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地改进工具,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一直到今天,出现了手机、电脑、人工智能等这么多令人惊叹的工具。

当人类将工具与自身合为一体后,便开始有了符号。符号也是工具,通过符号,人与人产生了沟通,人类想象出了神,将已经死去的人当作祖先、奉为神明,祈求保佑,人们也因此团结起来。

也因此,人们才创造了像禘礼这样的文化,让大家约定日期,共同去祭祀祖先。

孔子说,能够发起这件事情的人,对于天下的事不就是了如指掌吗?“了如指掌”这个词,正是来自孔子的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可能真的不知道禘礼的发源。随着人类的考古和更多的研究,我们慢慢地了解到,在远古时代的早期人类,已经开始用祭祀的方法把大家团结在一起。那时候,人类并不会说话,但因为要一起举行祭祀活动,为了彼此沟通,慢慢地才进化出了喉部复杂而精细的结构,让我们能够发出丰富的声音,进行精准的语言表达。

人类的声音跟动物完全不一样。猴子、猿,甚至会说话的鹦鹉,声音都是很单调的,只有人类的声音如此丰富、如此生动、如此变化无穷。

这是我们通过孔子对禘礼发源的思考而展开的关于人类起源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