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为什么孔子绝对不谈论天道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为什么孔子绝对不谈论天道,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这句话是对孔子的概括。

在这句话中,讲到了“性与天道”。“性”与“天道”,老子和孟子提及得多,而在《论语》中极少提到。“天道”只在这句话里有;“性”在《论语》中还出现过一次,“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意思是孔子的文章谈论的基本都是现实世界,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治国、理政、收税等事情。孔子愿意谈这些事。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就是说,关于人性与天道的讨论、关于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关于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平的等这样的话题,子贡从来没有听孔子说过。

这就是西方人认为孔子不是哲学家的原因。作为哲学家,你得像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那样,经常思考到底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以及宇宙万物到底是如何和谐共处的,自然界是怎样运行的……国际上认为老子是哲学家,因为老子讲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万物运行的逻辑。

孔夫子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他对于形而上学的东西,总是有一种“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态度。他觉得有些事可能有,也可能很重要,但是因为自己不清楚就不说。

如同孔子常说“不知其仁”,一个人是不是达到了仁的境界,只能靠揣测,因为内在的、本性的东西是无法轻易判断的,只能说不知道。孔子提倡“敬鬼神而远之”,对于自己搞不清楚的事情,既不轻易相信,也不随意否定,要保持敬畏之心。这都说明孔子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孔子家语》里,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刚好可以跟子贡说的这句话连在一起。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人死了以后到底是去哪里,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孔子说:“我知道,但是我不能说。”

子贡追问:“为什么不能说?”孔子说:“我如果说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些不肖子孙就会把父母扔在路边不管了,反正死后一切都不存在,就没有孝道了;如果我说人死了以后有灵魂,那更麻烦,那些有钱人会拿活人殉葬,把葬礼办得要多铺张有多铺张,耗费整个社会的资源去办葬礼。所以,有或者没有,我都不能说。”

子贡接着说:“那老师可以私下里跟我说,我不跟别人讲。”

孔子的回应是:“等将来,经历了死亡,自然就知道了。”

孔子紧紧地捂着生死的盖子不谈。

这段对话,让我觉得孔子真是相当有智慧。孔子认为无论人死后是否还有灵魂,对这个社会都会产生动荡,他的言论会影响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做出不当的事。既如此,孔子只好“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子贡就是好奇心重,喜欢不断地发问。颜回就很少这样,孔子觉得颜回的境界高,因为颜回没那么多工夫来问孔子这些事情。

后文还会讲到子贡。孔子批评子贡“夫我则不暇”,意思是子贡关心的那些事情,如果换成孔子,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关心的。子贡经常跟孔子探讨一些外在的东西,比如排行、境界、对自己的评价等。说到底,子贡是一个世俗之人,颜回是一个高人。颜回根本不谈论这些,他每次出场关心的都是本质、核心,他也从来不问孔子对他有怎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