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未知,焉得仁:我们永远无法看穿一个人的内心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未知,焉得仁:我们永远无法看穿一个人的内心,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叫颛孙师。一般情况下,在《论语》中看到“师”,往往就是指子张。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令尹子文”指楚国的宰相子文,“三仕为令尹”,就是他三次被选为宰相。令尹子文三次被任命为宰相,面无喜色;后来,他三次被罢免,也没有愠色,不生气。三起三落对他影响都不大。

一个人如果突然被罢免了,交接工作的时候有可能装病,有可能故意不配合,说“我不知道,你问秘书,我不清楚”。职场中,很多人在交接工作的时候都不太愿意配合,甚至故意制造麻烦,给接任者留下烂摊子。

而令尹子文虽然三次被任命成令尹,又三次被罢免,但每一次交接工作,他都能做到“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将自己之前做的工作事无巨细地交代给新被任命的官员。子张认为他境界很高,就问孔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对令尹子文的评价是“忠矣”。他能够做到忠诚,能够认真地对待自己负责的事情。忠是爱国,忠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这是孔子承认的。

子张接着问:“仁矣乎?”在这里我们看到,孔子的学生是多么想挑战“仁”的境界,几乎将“仁”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最高标准。大家都想问,哪个人达到了仁的境界,谁是楷模。所以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仁吗?

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看出来呢?

在孔子看来,令尹子文的做法的确是忠君爱国,但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孔子本人也是当了官被罢免,又当了官又被罢免,最后周游列国。对孔子而言,尽忠职守是不需要到达仁的境界也能够做到的,令尹子文能够做到忠,但未必能达到仁。

想想看,有没有可能令尹子文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内心是澎湃的,是愤怒的,但他表面上看起来是正常的?孔子无法判断令尹子文是否仁,因为做到那些,还不必达到仁这么高的境界。

子张接下来又问了另外一个人——陈文子。说到陈文子,要提到的一个背景是崔子弑齐君。崔杼是齐国大夫,他把齐庄公给杀了。弑君是大罪,而崔子竟然杀了他的国君。陈文子有十辆马车,约四十匹马,家财颇丰,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十辆豪华轿车。他已经在齐国安家立业了,但是发生了崔子弑君的事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抛下,“弃而违之”。

这里需要解释一个古语当中常用的词——“违”。“违”即离开,比如一个人到一个地方,觉得不舒服就走了,就是“违之”。

到别的国家之后,他一看情况,说:“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发现这个地方不好,他又离开了;到了新的地方,他又说:“这些人和崔子一样坏。”又离开了。

离开齐国后,他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辗转流亡了两三个国家。

子张问孔子:陈文子如何?孔子评价他“清矣”,意思是这个人不同流合污。

子张又问:陈文子算是仁吗?孔子说:我不知道,我看不出来。

孔子永远在别人问他某人是否仁的时候,说不知道。因为当一个人做的事看起来符合道义,但都还达不到仁的境界时,无法反映出一个人是否仁。

孔子对令尹子文的评价是忠,对陈文子的评价是清。“忠”和“清”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忠”是爱国,“清”是爱名。“忠”爱的是国家,是政事,是能够把事做好;“清”爱的是自己的名声,爱的是洁身自好。这两者爱的都是外在事物。

有个典故叫周公握发吐哺。周公洗头的时候,有人来汇报政事,他握着头发就出来跟人谈事情了,可见他有多勤勉;周公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跟他汇报工作,他立刻把口中的食物吐出来,放下筷子去迎客。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人听完都会觉得感动。但还有一句话,叫作“周公恐惧流言日”。当大家都在说周公的坏话,说周公要谋反,要取代小国君的时候,人们会认为周公是好人吗?

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是仁还是不仁。

对于仁,孔子依然是非常保守的,是不敢轻易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