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行不由径:不走捷径,是君子之道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行不由径:不走捷径,是君子之道,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就是言偃。孔子称“偃”这个字的时候,常指子游。

子游在武城做宰,宰相当于一个地方官。孔子去视察,对他说,做一个地方官,最关键的是擅于发现人才,这对整个国家都极为重要。

子游就对老师提到了一个人,叫澹台灭明。

这个名字很特别。关于这个名字,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叫《夜航船》,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这本书类似于现在的百科全书,书里有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小知识点,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涉及广泛。

《夜航船》讲到,在南方水乡,人们外出都要坐船。旅途漫长而无聊,尤其晚上更是难挨,大家就凑在一起侃大山。船上各色人等应有尽有,聊天的内容包罗万象。

古代的船很小,坐船的人又多,大家几乎是凭本事占位置,你见多识广,就底气足,自然敢大大方方伸展手脚。在夜航船上,可以说学识就是“硬通货”,万一说错了,不仅被人耻笑,连铺位也不好意思占了。所以张岱开篇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有一次,一个儒生在船上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占了很大的地方。旁边有一个僧人,蜷缩着脚,听儒生讲话。听着听着,僧人觉得不太对劲,就问儒生: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儒生答道:这还用问?当然是两个人。

僧人又问: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儒生说:自然是一个人。

僧人听完,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所有读书人的噩梦,他说:“且待小僧伸伸脚。”意思就是,他听儒生讲了这么多,发现这个儒生其实是一个忽悠,所以他不再尊敬这个儒生,便理直气壮地“伸脚”。

这是《夜航船》序中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也延伸出中国古人做文章、讲课时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要给别人“伸脚”的机会。

故事中,僧人说的澹台灭明,字子羽,是孔子最晚入门的学生。有一句话叫“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是说孔子曾经以貌取人,因为澹台灭明相貌不是很端正,结果判断错了他的品性和才能。

子游给孔子介绍说,他发现了一个人才,叫澹台灭明,那个人“行不由径”。

“行不由径”是什么意思?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径”。走已经规划好的路,叫走路;而那些不是原先规划和铺设的、被很多人慢慢地踩出来的小道,叫作径。

那时候没有水泥路,也不像今天这样可以用鹅卵石铺一条很漂亮的小径。在古代,除了大道是由官方清晰标记的,其他的小路都是人们用脚踩出来的。

澹台灭明行不由径,意思就是他从不抄小道,不走捷径,他只是循规蹈矩地走自己该走的路。

这需要一定的定力和勇气。我们经常看到公园里的草坪上,有一条条被人们踩出来的小道,走这些小道很明显更近。有人觉得,反正都已经踩成这样了,自己继续踩踏也没关系。

但对于旁行的这种小路,澹台灭明是不会走的。“行不由径”是君子的一个标志,能够反映出他遵守规矩,不违背礼法准则。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澹台灭明作为下属,如果没有公事,从来不去拜见子游。这也是他不走捷径的一个印证。

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能够跟领导打成一片,经常对领导嘘寒问暖,过分殷勤。比如问领导要不要吃东西,要不要打牌,要不要一块儿出去玩……想尽办法跟领导建立私交。

澹台灭明没有公事从不上门,这在子游看来是非常值得认可的。我们也要提醒自己行不由径,不能因为别人走近道,就允许自己和别人一样违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