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敬鬼神而远之:敬畏上天,但不迷信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敬鬼神而远之:敬畏上天,但不迷信,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这一章和上一章可以结合起来读。孔子刚讲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樊迟就跑来问问题。

樊迟经常给孔子驾车,做过小小的地方官。他总是问一些让孔子很无语的事,所以很多人认为孔子不太待见樊迟。比如,他问孔子怎么种菜,孔子说:种菜这事儿,我不如老农。孔子对樊迟关心的种地、种菜之类的事,并不热衷。

而这一次,樊迟问的问题是高级的。他问孔子,一个人怎么才算有智慧,孔子说“务民之义”。“务”是专注、致力的意思,“之”是去往、达到的意思。义者,宜也,“义”可以理解为“合宜”的“宜”。中国古代有些字同音就同义,如礼者理也,仁者人也。“务民之义”就是要让老百姓朝着适当合宜的方向发展。

孔子还说“敬鬼神而远之”。为什么孔子跟樊迟强调敬鬼神而远之?这是一个操作层面的回答,孔子认为应该给樊迟一个可以具体操作的答案,因为对于什么是智慧这样的论题,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见解。说得太高级、讲解太虚的话,对樊迟来说,接受起来不容易。

为什么不敬鬼神而“亲”之?或者既然你远之,那可不可以根本就不相信有鬼神呢?在孔子看来,敬鬼神,是因为老百姓需要有底线,需要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干,社会问题就多了。敬鬼神而远之是既有底线,也不迷信。孔子是一个想得非常明白的人。

荀子讲到“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比如国君要去打仗,拿着乌龟壳烧,占卜师出来分析:龟壳上的裂纹预示大吉。“君子以为文”,意思是既然已经决定要去打这个仗了,占卜只是让大家安心。“百姓以为神”,说的是老百姓认为这是神迹,以为占卜大吉,肯定能赢。荀子接着讲“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就是如果国君心中清楚,占卜只是做给大家看看的形式,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如果把占卜当成真事来看待,对此深信不疑,那这个国家就麻烦了。

我讲过《宋徽宗》,宋徽宗的问题就出在“以为神”,他觉得所有的瑞相都不得了,他真信彩云、仙鹤。真信的结果则为凶。

儒家所讲的“敬鬼神而远之”是非常实用主义的讲法。只要能够把握好度,让老百姓相信有鬼神,但不过度迷恋,知道事在人为,这就叫作明智。

樊迟又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先难而后获”。此处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先耕耘后收获。不要着急地把结果放在前边,做事的核心是过程,先把过程享受了,努力地做,至于最后能够得到什么东西,不要太在意,这就叫作仁。第二种解释,要先义而后利,这和“先难而后获”是一个道理。做一件事,首先考虑的是我能不能够去承担些责任,重点在义,而不是在最后的利益分配上。这两种解释都讲得通。

这是孔子给樊迟的答案。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孔子对于智和仁最高级的解答,但可以说是孔子给樊迟恰到好处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