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的气节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的气节,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这一节又是曾子说的话。很有可能这一篇都是曾子的学生编写的,所以集中地记录了曾子的言行。

曾子有很多金句。不同于孔子的其他学生,他说话总是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掷地有声之感。

曾子和其他人的生命状态完全不一样。颜回总是那么温和平静,那么低调内敛,却又怡然自乐。颜回是修道之人,庄子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托颜回之口,用颜回和孔子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子贡是一个好奇心比较重的人,喜欢问问题,喜欢和孔子探讨。子路是一个莽撞直率的人。

曾子是一个内心澎湃的人,他心怀天下,说的话比孔子说的更恢宏、更有力。

他说,“可以托六尺之孤”。按古代尺寸,六尺大约是一百四十厘米,孩子长到这么高的时候,是最难托付的。刚出生的婴儿,很多人都愿意收养,因为孩子没有记忆,还能够如同亲生子女一样培养。孩子长大成人,自己都能够养家糊口了,也就不需要托付了。最难托付的,就是身高“六尺”的孩子。这时候,孩子的身心还未真正成熟,却又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脑海中刻下了此前关于家庭的记忆,并且即将进入青春期,进入最叛逆的时候。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意思是有人非常值得信赖,我们甚至能够放心地将这个时期的孩子托付于他。

“可以寄百里之命”,在春秋时期,方圆一百里差不多是一个小国的面积。曾子说,能够安心地把一个国家托付给这个人。我们也可以想想看,这个人需要有多大的气魄,多大的才能!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大节”至少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安国家、定社稷,这是关于国家大事的。比如文天祥对抗蒙古军时兵败被俘,被蒙古军囚禁三年。在这三年里,他经受住了分分秒秒的考验。与一腔热血、立即引颈就戮的勇气相比,更难的是他在漫长的岁月里,依然坚守信念。

当时的元朝廷几乎是以宾客礼节接待文天祥,想要劝降他。设想,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每天都有人过来劝说,只要你签字,今天你就是宰相。况且,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时移世易,天下改朝换代,很多曾经共事的大臣都已投降,在新的朝廷做了官;一切都太平了,只要你同意,你就可以出将入相、管理天下……这种考验是巨大的,是常人无法拒绝的,但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这就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谁也不能夺其志,改变他的气节。

第二种理解是,一件事情与生死相关,就一定是大节。比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被逮捕之前,他完全是有机会离开的,但是他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综上,曾子说了三种情况:“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他说“君子人与”,就是设问:这样的人是君子吗?

最后,他肯定地回答:这当然是君子。

我觉得这段话里,有我们中国人的英雄主义。中华民族不仅有孔子和颜回那样温文尔雅的人,也有像曾子这样有气节、有血性、内心澎湃、具有英雄主义色彩、性格底色鲜亮耀眼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历代都有,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我相信大家应该会很喜欢这句话,可以慢慢地把它记下来,在心中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