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章节:三,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后世有人认为,陈子昂就是每天发表一些奇谈怪论,讲大道理,并没有政治才干。陈子昂性格虽然豪迈不羁,但讲起天下大势来,却真的有两把刷子,眼光独到且长远。唐廷于西面,正为吐蕃和昭武九姓的叛乱而头疼。陈子昂希望朝廷趁着周边刚刚乱起来、事态还可以收拾,赶紧去远在西陲的甘州、凉州屯田和练兵,扩大城市规模,驻扎精锐部队。不过,武则天的重点不在这里,朝廷和李氏的厮杀才是主战场。多年以后,吐蕃果然成了河西地区的大患,反复滋扰,没有宁日。

垂拱二年(686年),金微州都督仆固始叛唐,附近的同罗部响应,双双率军袭扰边疆州郡。武则天命将军刘敬同率领士兵,自今甘肃一带的居延海,北上伐叛。陈子昂的好友乔知之以御史身份参与军事,陈子昂随同。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早就希望有报国机会的陈子昂,激动地跟着大军一路北上,冒着春寒,越过沙漠和群山,抵达大同城,期待建立功勋。江山辽阔、苍凉萧瑟的边塞景象,也给陈子昂的诗歌带来了新的光彩。登上曲折的陇西高原,回头望去是如带的秦川。边疆军情正急,胸中热血沸腾,他来不及在这里感伤,回望片刻,便继续赶路。居延海极远,从春天走到初夏,大军才来到张掖。张掖的郊外,草木萧疏、旷野千里。他和乔知之出门闲逛,忽然发现,这里长着自己爱吃的一种蔬菜——仙人杖。

一丛一丛的仙人杖,让他想起家乡修仙的老爹。老爹说,这个东西吃了有助长生。等进了张掖城,老兵们也把这个当作上等佳肴,极力推荐。陈子昂非常高兴,赶紧带上不少,还推荐给了军中好友乔知之和王无竞。半个月后的某天,乔知之忽然大笑着从外面走进来,抓起饭桌上的仙人杖,后面还跟着一个人。“让这位先生给我们看看这是不是仙人杖吧!”原来,乔知之带回一个精于药学的路人,路人看了一眼,说:“这不是仙人杖,这是白棘,各位也太糊涂了吧,这都认错。”王无竞赶紧从席上站起,说道:“哎呀!您说得太对了,我就说这东西有点甜,不像仙人杖。”

虽是小事,陈子昂看在眼里,却想了许多。仙人杖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食物,怎么会有错?乔、王二人偏听偏信,放在其他事情上,不也会如此吗?世人大多容易误判,朋友如此,君臣也如此。想到这里,陈子昂想起了和氏璧的故事,回到自己的屋中,赋诗一首,希望和自己同吃的王无竞能够有所醒悟: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观荆玉篇》

诗,应当为真情实感而歌,这也是陈子昂一以贯之的追求。到了五月,大军总算抵达了驻扎地居延古城。望着白日黄云,陈子昂想到的是建立功勋。他勉励乔知之抓住这个机遇一举成名,不要任由岁月蹉跎。但两人并不擅长投机邀功,只是认真观察当地的局势,提出治边之策。他们发现,那些挑动战争的好战分子已经被消灭了,但附近的突厥诸部落困于三载不遇的旱灾中。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一个大好机会,足以一举挫败突厥。他们希望,朝廷能利用甘州到大同城的有利地形,再选派精兵强将,一举解决突厥问题。

很遗憾,两人费时费力写成的报告成了废纸,不仅没有被朝廷采纳,乔知之本人还遭到了诽谤和斥责。陈子昂为朋友遭受的不公而感到愤怒,但他只能写诗安慰。这个四川富家子弟第一次明白,命运,有时候不是自己能把控的。

两人还没有亲历战场,战争就已经结束了。陈子昂也接到了返程的通知。乔知之年近半百,已经没有多少塞上立功的机会,这一次出征,他不仅能协同指挥,还可以与陈子昂这样的才子后生共事,依然踌躇满志。但壮志未酬,战事已息,新朋友还要返回洛阳,这让乔知之有些伤感。泪眼婆娑,二人挥别。

回到洛阳后,陈子昂开始回忆和整理路上的见闻。这一次出塞,他收获良多。战争和军事,不再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真切存在的帝国大事。真正让他担忧的,并不是同罗和仆固部族,而是吐蕃和河西走廊的十姓回鹘部落。最近,十姓部落民心不稳,吐蕃又挑唆其中九部叛唐,战火在甘州一代蔓延。陈子昂此行路过甘州,他深知甘州的重要性。如果甘州陷落,河西狭长地方的州郡会有断粮无援的危险,当务之急是赶紧充实河西地方的战备,以防万一。这些务实的判断,都写在了《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中。后来的历史证明,陈子昂的眼光是长远而精准的。年虽未满三十,但在政治思想上,他已经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