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章节:一,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高适从二十岁起,就离开洛阳的家,去长安闯荡。那时,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一方面,祖父高侃是高宗朝名将,战功赫赫,受人景仰。父亲高崇文官职不高,但也供自己读书,带自己游历南方。另一方面,他正值弱冠之年,青春活力无限,看世界单纯而有热忱,总觉得举手一抓,天地就在手中了: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别韦参军》节选

偌大个长安城,在活力无限的高适眼里遍地是机会。他也许曾一路沿着朱雀大街北上,瞻仰皇城壮丽的应天门,觉得自己一翻身,就能做皇帝的近臣,位至高官。可年少成名,早早读书入仕,迈向人生巅峰,哪有这么容易呢?似乎高适是做白日梦而不自知了!但他二十岁时,确实有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这一年五月,唐玄宗让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尽管到长安城的延恩匦投书自荐,如果真有不错的,请相关负责人报告一下。玄宗励精图治,用人不拘一格。高适觉得,自己也是不拘一格的男子,不能跟着他人走寻常路,毛遂自荐太适合自己了。结果不用想,当然没门。他也不泄气,回家再准备准备。

可回洛阳一看,家都没了,父亲高崇文也去世了。那年五月,高崇文在扬州去世。高家为了高崇文返乡安葬的事宜,多方筹措,耗时一年,终于完成葬礼。高适赶到洛阳,只看见父亲的新坟,而洛阳的宅邸,也变现成了葬礼经费。二十岁的高适,瞬间变成了“三没人士”——没房、没钱、没前途。没办法,高适只有到别的地方讨生活。兜兜转转,他来到了宋州(今商丘)。大概是租了房和田地,在此寄居做客,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农耕生活。

高适不会想到,自己一客梁宋,就是十年。十年里,他过的是种瓜凿井、躬耕读书的生活。这十年中,崔颢、储光羲、王昌龄、常建等青年才俊相继进士及第,高适只能晚上读着儒道之书,白天去菜园里汲水。高适真的想在菜园里过一辈子吗?不,他有一肚子的才华想施展出来,但可能因为太穷了,连去长安的钱都没有,更不要说待上十天半个月,考完科举。某次他送别朋友晋老三,他拉着晋老三的手说:“我在这里蹲了十年,满腔热血,说都没地方说。我没什么朋友,觉得你人不错,才和你处得好。秋天也到了,我这里连车钱都没有,陪你远行是不可能了。你这一去,大概要去求功名。好哥们儿,你先去一步。我听说皇帝在招人才,你赶紧去,别错过了。”

字字真挚,满是心酸。不过,可能这位晋老三也帮不了他,这个时候的高适,交的多半是穷朋友。十年了,宋州不能再蹲了,再蹲就跨入中年生活,将永远地颓废于炕头,远离天子的案头。前几年,姐姐去世,高适算是彻底没了牵挂,十年蹲守,不说去长安,去别的地方的钱还是有的。开元十八年(730年),契丹可突干投降突厥,背叛唐朝,东北边境战事重燃。很快,名将信安王李祎受命北征,幕府中需要人才。高适觉得这是个机会,便收拾行囊,到河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