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章节:三,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为了成为明君,李昂忘我地学习,在有限的闲暇时间尽可能地读书。他从小在宫中长大,心思绵密而敏感,一读书便会沉浸其中:读到昏君奸臣,他要为之感伤;读到明君贤臣,他要为之高兴。他常常说,作为人主,怎能不甲夜治国、乙夜读书呢?真是一个自律的男孩。

人主读书多,身边自然就会聚集一群文士。李昂好古,喜欢读生涩难懂的典籍,就经常和同样好古、懂经典的郑覃和王起切磋。郑覃拜相、王起任兵部尚书,与他们的才华密不可分。郑覃同时还主持国子监的日常工作,宰相任大学校长,历史上都罕见。

李昂爱诗,而且喜欢写诗,虽然只保存下来区区六首,但史册上留下了“清冷”“高古”的评价,从吉光片羽中来看,还是名副其实的。写诗,就会论诗。某次,他和郑覃又谈起诗歌,老派的郑覃直接说道:“只有《诗经》这样关心国事、爱护民生的诗歌,才算得上诗歌!古往今来,写诗的君主,大多亡国了,我劝您不要在这个上面费功夫。”李昂有点无奈。然而他也有舒心的时候,郑覃那儿得不到认可的诗,李宗闵统统夸好,夸一句,还要拜一句。李昂看着他的滑稽样,大笑着说:“得了得了,给郑老头看见了,又得批评你。”

李昂对诗的热爱不止于作品,他还希望把喜欢的诗人都找到身边,让他们做自己的顾问。宰相杨嗣复、李珏当场反对,一个说:“现在人作诗,谁比得上刘禹锡?刘禹锡只是太子宾客,难道连太子宾客都当不上的人还要当翰林学士吗?”另一个说:“诗人嘛,穷酸得很,写文章可以,来朝廷做事,不是他们的专长。您眼前就有很多文学大师,可以和他们探讨呀!不必再新招一批大师了!”纵使李昂再怎么想实现这个“创作者激励计划”,也只能作罢,接受宰相的意见。

自己读书不太过瘾,最好是和人一起讨论,互相切磋。这个讨论的对象就是大书法家柳公权。柳公权出身河东柳氏,这是当朝名门,很早就以文采和书法扬名。就算是爱玩的穆宗,也对柳公权的书法有所耳闻,特意把他招到宫中做翰林学士,在皇帝身边待命。公权之兄公绰,职位显要,觉得弟弟凭书法爆红,实在是有辱家风,申请让弟弟去别处干点儿正事。李昂上位后想起这个博学多识的书法家,再次把他招到翰林院,做书诏学士——还可以写写诏书,这总算正事了吧!

柳公权饱学,李昂爱听。某次,柳公权讲得兴起,李昂谈得入神,直到夜半三更,连殿中的蜡烛都快燃尽了。宫女不便去取,只好把烛泪搓进纸条里,照亮二人的夜话。柳公权还经常陪李昂散步。一次,李昂忽然想起,边关将士的春衣历来拖延,今年总算按时发放了,是件难得的美政。他要柳公权现场作诗,吹捧吹捧。没想到,柳公权走出三步,张口就来一首绝句。李昂非常高兴,也回“吹”说:“曹子建才高八斗,都要七步成诗;你三步成诗,了不起!”除了看书写诗、吹捧聊天,李昂的文艺生活,还有偶尔的小炫耀。

李昂读的书,真的不少,除了儒家经典,还有文史小说。李昂在延英殿和宰相谈完公事,突然问了一句:“《诗经》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是什么呀?”宰相们面面相觑,没有答案。其中,李珏是翰林学士,才华出众,站出来说:“微臣看《尔雅》的记载,苹是  萧。”

李昂得意地摇摇头,嘴角一挑,说:“不不!朕读《毛诗》的注疏,里面说苹这种草啊,叶圆花白,在郊野里成丛成丛地生长。恐怕不是  萧吧!”

“难为”了宰相,李昂心里定是暗暗高兴。大概那一日“真相大白”,身负治国重任的皇帝和宰相,都发出了快活的笑声吧。诗文才学,可以说是李昂“平淡日子里的亮光”,支撑着他的皇帝生涯,却不能支撑他治理好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