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第一节 获利多寡之辩(1)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章节:第一节 获利多寡之辩(1),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秦始皇身世的诸多谜团,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叫吕不韦的富商造成的。

吕不韦,出生年月不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做过商人、说客、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编辑出版家,最高出任了秦国相国,公元前235年自杀。其代表作《吕氏春秋》,被认为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作。

战国末期,作为四战之地的卫国已经沦为三流角色很多年了。卫都濮阳也日渐衰败、了无生气。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吕家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不韦。吕家在当地既非豪门,也不是城市贫民。因为吕不韦长大后并没有凭借家族的恩惠进入卫国宫廷,也没有整天为生计奔波,而是成了一名商人。

关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职业,吕不韦和他的父亲展开了一段精彩的对话。笔者要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详细记述一下这场对话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深具指导意义,足以进入当代高级经济研修课堂,更是观察中国古代社会的经典入口。

年轻的吕不韦不治产业,游手好闲,这正是小户人家子弟的大忌。吕父不断地督促、责骂儿子,于是在父子间展开了关于职业选择的对话。

吕不韦首先向父亲发问:“耕田获利几何?”

吕父回答:“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卖珠宝,利有几何?”

吕父答道:“百倍。”

吕不韦再问:“游说诸侯,策立国君,利润几倍?”

吕父思考好久,嘴里才吐出几个字:“无数倍。”

吕不韦笑了,一字一句地对父亲说:“当今之世,拼命种田,出死力耕作,到头来也只能混个吃饱穿暖。若交游诸侯,立定策之功,不仅一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可泽及后代。父亲,我就要做这样的买卖。”

不知道地位低下、能力平庸的吕父听到儿子这般表白后会作何感想。一个游手好闲又野心勃勃的平民子弟和一个游手好闲、庸庸碌碌的平民子弟相比,谁更是祸害呢?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吕不韦这样的人物一再出现,他们最终都将自己的精力、心血乃至身家性命放在了政治上。这是由整个传统社会的特性决定的。那个社会一直没有产生清晰的分化,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没和政治分离开来。政治囊括着社会的一切,包括个人的前程发展,一个年轻人的职业选择非常有限。政治限制着所有的人,不论是继承父业还是其他,王朝政府都不会允许变更职业、云游各地的游民的出现。只有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才会有成规模的商人团体的出现。即便如此,这样的时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也仅此一次。这样的社会阶层也深受政府的压榨、限制和控制。年轻的吕不韦能够发现这一点,的确有过人之处,这也为他的发展奠定了认识基础。

《史记》称吕不韦不久就成了“阳翟大贾”,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归纳吕氏商业成功的秘密,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极强的流动性;二是他寻找商机的敏锐触觉。

吕不韦从商时即离开卫国,去各国贩卖货物。大约在公元前265年,吕不韦来到了赵国国都邯郸。当时的邯郸是繁华的商业之都。因为形势所迫,秦国与东方各国之间连横合纵不断,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邯郸是齐、燕、韩、赵、魏五国的地理与政治中心。楚国使节要与五国联系,要来邯郸;六国以秦为假想敌,有所联络协议,自然以在邯郸接触最为适当;秦国要打破六国合纵,也不断派人来邯郸。商业亦然。各国显贵、南北使节、东西说客、各方间谍、失业政客、商旅小贩、游医艺人都汇集邯郸。邯郸畸形地繁荣起来,成为巨大的冒险乐园、情报市场、商业中心。

吕不韦也流连于邯郸城的繁华。一方面,富有的他花天酒地,流连于歌楼舞榭之间。邯郸的繁荣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倡优女子,名闻天下”。据说我国的名医扁鹊,云游各国行医,作为名医,他都坐诊挂牌。扁鹊在洛阳挂的是“老人医”,因为洛阳为东周的国都,当地人尊老敬贤。而到邯郸,扁鹊便为“带下医”,因为邯郸多“贵妇”,所谓“贵妇”实际上就是对娼女的代称。她们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