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第三节 这三年,秦国三君(3)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章节:第三节 这三年,秦国三君(3),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实践中,嬴政采取了“逼杀”战略。

嬴政先是逐步剥落吕氏集团的实权。吕不韦依然是相国,待遇不变,但年富力强的嬴政开始更多地插手具体的行政事务,直接任免官员。朝廷的权力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公元前237年,秦王突然下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不久,嬴政到雍宫将太后迎接回咸阳,同时将吕不韦遣发到了河南的封地。

吕不韦此时的心态也是复杂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正走向终结,亟须夹着尾巴做人;另一方面,投机商人出身的他,权力运用惯了,投机的惯性使他难以骤然停止。在河南封地,他并未韬光养晦,而是广交宾客,拜访他的各方诸侯、使者络绎不绝。

公元前235年,嬴政下令要求吕不韦迁移到蜀地居住,并给他捎去了一封亲笔信。史载,信中多有斥责之语。看完信后,吕不韦默然,当天饮鸩自杀。

吕不韦的投机与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从他自身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卑鄙、肮脏和不道德的色彩;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他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尤其是在战国后期,吕不韦是国家统一的先行者。他灭东周、破合纵,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势力和地位。难能可贵的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客人,综合百家九流之说,畅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于公元前239年完成了《吕氏春秋》的编纂工程。吕不韦是古代杂家的代表,试图为秦统一天下进行理论论证,可惜他失败了,只是调和了儒、道、法的思想观点,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作为出身卑微的平民,吕不韦以卑鄙和投机作为工具,敲开了政治大门。但不管对他的所作所为如何评价,吕不韦的历史功绩都是需要肯定的。

嬴政埋葬了与自己身世之谜有关的直接人证,然后将目光转向了自己悲惨的童年发生地  邯郸。邯郸是秦统一过程中首先被攻破的都城。《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政立即“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即:秦军攻下邯郸后,秦始皇专程从咸阳赶到邯郸,把与他母亲家有仇怨的人都活埋了。赵国的“豪家”如郭纵、卓氏等都流迁到蜀地。对于与母亲家有关、对自己童年有恩的人,秦王大力提拔。如邯郸不知名的百姓赵兴,在城破后立即被送到咸阳封侯,掌内史。刘心长:《秦始皇出生地考证》,载于《邯郸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