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第二节 康熙与鳌拜:夺权之谜(2)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章节:第二节 康熙与鳌拜:夺权之谜(2),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铲除鳌拜,《清史稿》的记载非常简单。现摘录如下:

戊申,诏逮辅臣鳌拜交廷鞫。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

真实的历史要比正史的记载详细得多,也精彩得多。年轻的康熙一步套着一步,巧妙稳重地夺回了权力。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太皇太后孝庄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可是,历经三朝、阅历丰富的索尼以年老多病为由,采取以退为进、不与鳌拜发生冲突的回避态度,避居在家。孝庄于是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择后的传统,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在祖母孝庄的旨意下,11岁的康熙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这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所幸康熙皇帝与赫舍里的感情非常好,夫妻俩极为恩爱。索尼家族因为联姻关系,坚决站到了康熙和太后一边,为康熙夺回权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康熙帝几次向孝庄太皇太后提出要剪除鳌拜,但太皇太后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告诫他要“戒急用忍”。康熙帝按照太皇太后的吩咐,先加封鳌拜一等公爵太师太傅,欲擒故纵。康熙帝从小由孝庄太皇太后抚养长大,对祖母既尊敬又信赖,每日照例去祖母处请安,听取教诲,每遇重大事件都向祖母请示。太后充分运用自己的经验才智和威望稳定了权臣当朝的局势,保证了孙子计划的推行。

铲除鳌拜的具体执行者是一群康熙的同龄人。康熙帝读书的南书房前面有片开阔场地,孝庄太皇太后为了让康熙帝习武强身,将空地整理成练武场,康熙帝从小就天天在此射兽皮箭靶。太皇太后又定下计策,招集一批身强力壮的满族少年作为侍卫,直接听命于皇帝,由索尼的次子、比康熙帝大两岁的索额图为领队,天天在空地上练武,做布库(摔跤)游戏。鳌拜几次入宫奏事,常见康熙帝和这些少年跌爬滚打在一起,以为是小孩子在玩耍,不以为意。

宫外的鳌拜每日与党羽在家中议事,他们在朝廷内外,遍布亲信,结党营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鳌拜见康熙帝对自己言听计从了,扬扬得意,不可一世。但他毕竟久经沙场,时刻对康熙保持着警惕,于是皇宫中就遍布了鳌拜的耳目。

康熙帝担心训练小侍卫的意图被鳌拜在宫中的耳目察觉,就叫索额图带领小侍卫们练习武艺的同时又斗蛐蛐,又逮麻雀,以此为掩护。索额图在御前侍卫中选拔了一批年少有力者,整天在武英殿打拳摔跤,练习武艺,即使遇大臣进殿奏事,也不回避。《清史编年》说,鳌拜以为康熙“懦弱且好嬉,心益坦然。”

索额图见小侍卫们训练得技艺高超,擒拿鳌拜已不成问题,便向康熙帝提出动手行动的意见。康熙帝借向太后请安的机会,向太后请求逮捕鳌拜。为了万无一失,太后让康熙帝在实施行动之前先将鳌拜的一些亲信死党以各种名义逐步派调出京,再擒拿鳌拜本人。

康熙帝遵照太皇太后的主意,与索额图商议之后,分别将鳌拜的胞弟巴哈、亲侄苏尔玛、姻党理藩院侍郎绰克托、工部尚书都统济世等人,先后派往察哈尔、科尔沁、苏尼特及福建等地。为了不使鳌拜生疑,康熙没有调动他儿子的职务。

1669年6月14日,是鳌拜照例要进武英殿奏事的日子。一大早,康熙召集这群亲信侍卫,问:“你们都是朕的亲信手足,你们到底是怕朕呢,还是怕鳌拜呢?”众侍卫齐声答道:“我们当然是只怕皇上啦!”康熙于是对众侍卫数落了鳌拜的种种罪恶,要他们在鳌拜觐见时,当场擒拿。这群天天随侍左右的年轻人当即表示听命。

鳌拜虽然气焰熏天,但进殿面君时,按制度也不能随带保镖,面对一大群有皇上撑腰的生龙活虎般的少年侍卫,只能束手被擒。李国荣:《康熙智擒奸相鳌拜》,载于《科技文萃》1994年第5期。具体的过程由当今影视剧一遍遍地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