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传记回忆 >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第6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5)

书籍名:《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作者:冯昭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章节:第6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5),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1926年7月,梁实秋因为与程季淑有约,放弃尚余的两年公费自美返国,首先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两人商定1927年2月11日结婚,新婚不过二十天,因为国民革命军北伐,这对年轻夫妻离开北平,避居上海。

抗战开始后,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随参政会赴重庆;但幼年失怙的程季淑,由于弟弟与弟媳相继去世,母女相依为命,考量母亲年迈,禁不起长途跋涉,因此迟迟未随夫婿南下,带着三名儿女在北平侍奉公婆和母亲三老。之后一路随梁实秋颠沛流离,绝无怨言,甚至劝梁实秋不要入国民党政府当官,乃至于对梁实秋起居的细心照料,都是程季淑一手操办。

只是程季淑虽然向来身体硬朗,但这番自美回台后,除了思女心切,两老的身体都突然出了状况,一方面,梁实秋的糖尿病开始发作,并且听力开始衰退,程季淑则因高血压昏倒,身体孱弱,加上尼克森密访中国,并发布上海公报,台湾情势突然急转直下,因此在女儿的要求下,梁实秋夫妇卖掉了房子,于1972年移居美国西雅图。

在西雅图的日子,程季淑虽与女儿团聚,却很寂寞,因为梁文蔷结束十年专职主妇生活,回到大学教书,白天只有老夫妇在家,程季淑言语不通,不敢与美国邻居说话,也害怕独自进店铺,看不懂电视,又因为身体不好,当了一辈子家庭主妇的她,不大能做家事,织毛衣和窝在家中拼图成了她打发时间的方法。

相较之下,梁实秋每天早晨四点多起床,散步一个钟头,无论刮风下雨,一伞在手,照走不误,上午陪老伴买菜,中午下厨小试身手。只是日子虽过得闲逸,但安土重迁,对远游海外不感兴趣的梁实秋,始终对去国远游一事耿耿于怀,不但抱怨当地"乏言可陈"、让他只能"静待晚年",并且只申请了长期居留证,却不愿加入美国籍,梁实秋说,入籍必需宣誓忠于美利坚合众国,"这一点,我做不到,因为我爱我的中国";梁文蔷也只能刻了一方"四海为家"的印章送给父亲。

但好景不常,曾向往两人一同喊着"一、二、三",便一起死去的梁实秋与程季淑  ,终于到了诀别的时刻;1974年4月30日,两人如往常牵手在街上散步,超级市场边的铁梯突然倒下,压伤了程季淑。

虽然她送医时仍喊着要梁实秋"不要着急",但在手术中仍疑因麻醉过量不醒,当晚,医院即宣告程季淑因心脏衰竭过世,享年七十四岁。老伴突然撒手而去,情感细腻的梁实秋痛不欲生,除了把程季淑葬在西雅图北面的"槐园"墓地,并急急动笔写下四十七年恩爱岁月的《槐园梦忆》,期待能稍解心中思念,并在当年十一月搭机返台。

浪漫性格如火

梁实秋在散文创作上的代表作《雅舍小品》,成书于对日抗战时期,当时梁实秋是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随参政会赴重庆;与身处沦陷区北平的家人通信时,本想用单名"梁秋",怕被敌人识破,因联想到"春秋多佳日",于是取了"佳"字和取名常用的"子"字,成为"子佳"。

日后《星期评论》主编刘士英向梁实秋邀稿,梁就用"子佳"的笔名发表,名曰《雅舍小品》  ;大概到了第十篇才改回真名,其后梁实秋认为"不用真名,可使自己下笔谨慎",几乎不再用笔名,直到1974年12月3日在《联合报》发表《吃在北平》一文,才再次用了"子佳"这个老笔名。

只是两次使用"子佳"的时间点却有微妙的巧合:梁实秋的身边都正巧都传出红粉知已的小道消息,前次是龚业雅,后来则是韩菁清,展现文风上鼓吹古典、理性克制的梁实秋,性格上浪漫多情的一面。

当年梁实秋只身赴重庆,妻儿一别六年余,他是否另有女友,一直是文坛上的公案。不过前联合副刊编辑、作家丘彦明于1996年撰文指出,梁实秋生前曾证实"四川的女朋友确是业雅","雅舍小品也是因业雅的名字来的。雅舍小品第一篇曾先给业雅看,她鼓励我写。雅舍小品三分之二的文章,都是业雅先读过再发表的。后来出书,序也是业雅写的。我与业雅的事,许多朋友不谅解,我也不解释,但是一直保留业雅的序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