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传记回忆 >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第19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8)

书籍名:《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作者:冯昭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章节:第19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8),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哲人西辞  政治纷扰却依旧不断

钱穆故去,李登辉以台湾领导人身分亲往致哀,家属订于9月26日在台北举行公祭,没想到子女亲属奔丧却又引发风波。受到前次钱易探亲酿成轩然大波的影响,钱穆亲属赴台奔丧问题不断被放大处理,民进党磨刀霍霍,台湾政府也相当保留,争议难息。

时任全国政协及民盟副主席的钱伟长早在钱穆身前就表达有意借着学术交流的机会来台探亲,并盼会见过去清大同学俞国华,未料消息一传出,立刻遭到在野党人士不断质疑与批判,甚至直指钱伟长是共产党高干,要求台湾当局禁止钱伟长入境。

有了不愉快的经验,钱伟长在钱穆故去后致电钱夫人,解释无法来台的原因,他说,身为侄子当然应该来台奔丧,但台湾仍有许多不合时宜的限制规定,能否来台要看台湾当局的决定。

女儿钱易、钱辉和儿子钱行等则表达强烈来台奔丧意愿,但不希望如上次探亲时闹出事来,影响先人清静,只盼顺利成行,不要再有干扰。台湾方面受到在野党的舆论牵引,各界关注的却是钱家后人是否会依台湾官方规定,签署参加叛乱组织自首书,或是宣告脱离共产党后来台,让钱家左右为难,终究放弃申请钱易等人来台奔丧,改由三子钱逊的长子钱军,以及已故长子钱拙的儿子钱松来台,着重服在告别式会场答礼。

钱伟长无法来台,仅能电函挽联,感念幼时失估,由钱穆提携的恩情,也抱怨海峡未通,无法来台奔丧的悲伤。钱易等人则说,无法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与父亲作最后告别,让子女感到相当遗憾,因此家属决定全力实现父亲归葬故里的心愿。

申请赴台奔丧未果的钱穆子女,仅能参加9月30日在香港新亚书院举行的公祭。1992年1月,钱夫人遵照钱穆生前遗愿,奉钱穆灵骨归葬太湖之滨,安葬于苏州太湖中的西山四龙山,钱伟长亲往致祭,钱穆生前数部著作如《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等均陪葬墓中。

政治终究是一时的,历史始终公平而迅速地反击在时人身上。钱穆在台湾仍具有高度推崇与影响力,在钱穆被迫迁出素书楼过程中打击不遗余力的陈水扁,在1994年当选台北市长后,即为当年的无情进逼向胡美琦致意,但胡美琦漠然地说,"迟来的道歉已没有意义"。

主人迁出后即闲置的"素书楼",台北市立图书馆于1992年元月六日辟为纪念馆,但由于房舍年久失修,必须进行长时间修缮,直到2001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就近委托东吴大学经营,2002年三月二十九日重新开馆,摆设维持钱穆居住时旧貌。马英九主政下的台北市政府承诺,钱穆纪念馆必定对全民开放,发扬钱穆的风范。

马英九并代表台北市政府,为钱穆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正式致歉,为钱穆平反。他强调,素书楼虽是市府财产,但登记为宾馆,是以招待国家重要贵宾的名义,邀请颠沛流离的钱穆夫妇长期居住,因此毫无占用房舍的问题,更是台北市的莫大光荣。胡美琦与马英九共同为"钱穆纪念馆"主持开馆,栽种一棵"希望之松",希望奠下后世史学的根基。2004年,台北市政府更进一步计画将钱穆、胡适、傅斯年等入祀孔庙。

正视历史  胸怀中国

一如钱穆夫人所述的一幅对联:"尘世无常、性命终将老去;天道好还、人文幸得绵延"。钱穆做为一代硕儒,在史学、经学上别有成就,见证了中国的起起伏伏,历经颠沛流离,始终未忘著作、讲学,毕生为文超过一千五百万字,其实是奠基于一股对中华文化、重统价值的热爱与信仰,期盼有待来者,从此也可以看出一代思想家的格局与胸襟。

尤其在传统价值与经典不断受到西方文化与科学精神的挑战之际,坚持传统需要很大的道德勇气。对中华民族与历史文化的热爱,更或许是驱使钱穆不断奋战下去的原动力。

是以对钱穆而言,他引用顾炎武的看法,强调"亡国"与"亡天下"有本质上的差异,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无改中国的文化精神与气运,不过一旦天下将亡、文化将亡,中国也就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