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传记回忆 >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

“百无大”(2)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章节:“百无大”(2),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随着谈话的进行,戴尔向菲尼介绍了慈善的文化。他引用了弗雷德里克.盖茨牧师对他的老板——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约翰.洛克菲勒说的话:“洛克菲勒先生,您的财富就像雪片一样滚滚而来!你必须用它增长的速度进行捐赠!否则,它会拖垮你和你的孩子以及你孩子的孩子!”他们探讨了安德鲁.卡内基的著作,卡内基的父亲从苏格兰移民到美国,在19世纪末依靠为美国铁路提供钢铁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在有生之年把大部分钱都捐了出去,作为建设图书馆、学校和大学的基金。菲尼读了好几遍卡内基那篇著名的文章《财富》——1889年首次发表在《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上。这位慈善家指出,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处置过剩的财富:留给后代,遗赠给政府,或者在世时捐赠出去,给那些能够更好地利用它的人。第一种途径是产生浮夸之源,也是对后代的一种误导、一种负担,与祸根无异;第二种途径需要财富的主人在财产被用尽、愿望破灭之前死去;第三种途径要确保这些过剩的财富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不是在之后几百年的时间里销声匿迹。卡内基总结道,利用财富的最好办法是,“为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提供向上爬的阶梯”,比如大学和图书馆。卡内基还告诫有钱人,应该树立“谦逊、生活朴素、低调踏实”的典范。卡内基提倡的理念对新泽西的企业家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还记得有人给了我一份卡内基在康奈尔大学所做的演讲的讲稿,我下意识地研究了那份演讲稿,并且读了两本关于卡内基的书。”菲尼回忆道。犹太人哈维.戴尔也介绍菲尼阅读迈蒙尼德①的著作,这位12世纪的犹太哲学家认为,“捐赠”的八个境界中最高的是帮助犹太年轻人经过训练和教育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人,次高的是捐赠者不知道钱捐到了何处,受赠者也不知道钱从何处来。他们在探讨中认为,在所有的地区,捐赠的最高境界在个人发展、政治前景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负面作用,它会削减受赠者的廉耻心、感恩心,也会使他们不愿举行公开仪式来感谢捐赠者。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②中给捐赠者的忠告是:“当你在施舍时,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如同假善人在会堂和街市上所行的那样,为受人们的称赞。”《古兰经》有云:“如果你公开地施舍,这是很好的。如果你秘密地施济贫民,这对于你是更好的,这能消除你的一部分罪过。”戴尔猜测,查克最初并不是受到卡内基或迈蒙尼德的启发,也不是真的受到了什么宗教教义的影响。查克认为捐赠是理所当然的,出于天生的仁慈和他从新泽西童年时代就形成的世界观,他自然而然地想用自己的财富帮助其他人。“他越来越热衷于回报而不是占有。”戴尔回忆说。菲尼还决定,无论做什么都不留下姓名。他表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不想“自吹自擂”——就像他母亲从来不让那位患有卢伽雷症的邻居知道,自己为了载他一程而特意绕道;第二是他不想妨碍其他捐赠者出于同样的原因捐赠,这也是公众宣传的必然结果。此外,在给康奈尔大学捐赠了一大笔钱之后,他已经收到了太多的捐赠请求,他不想再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