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第四节 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章节:第四节 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新中国成立的70年也是我国公共管理实践探索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得以重建与快速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成就斐然。但总体来看,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在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践功能的发挥上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尚不能将其称为一门发展成熟的学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的同时,也对包括公共管理学科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寄望。新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必将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不断优化学科体系,提升学科影响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的步伐,为国家发展重大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于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挑战,是学科发展进程中持续受到关注与讨论的议题。公共管理学科“十三五”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研究课题组在专家咨询和问卷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五个方面(薛澜等,2017):一是学科边界不够明晰、学科体系不够完整、学科共识有待提升、研究方法有待规范、研究范式有待统一;二是学科定位不够明确,对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政策研究之间关系、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摇摆与混淆;三是学科基础不够牢固,与成熟学科相比,在基础研究、数据积累、工具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之间存在脱节;五是学科发展布局缺乏整体性、战略性、前瞻性。

陈振明(2018)也认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水平不高,存在着学科边界模糊,视野狭窄,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研究方法不规范,知识创新不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对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新思潮、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跟踪研究、批判分析与消化吸收尚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此外,也有学者在反思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从分化向整合迈进的过程时指出,公共管理学科整合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学科的概念、完整的学术体系以及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尚未建立;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边界还不够清晰;公共管理学科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回应现实问题的挑战,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正确对待其历史和传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李文钊,2016)。

可以看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集中反映在独立学科体系及话语体系的建构上。当然,这并不是公共管理学科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应用型学科从基础学科分化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后普遍面临的来自学科边界界定和研究范式选择的挑战。也正是这些对公共管理学科价值、边界、范式、方法论的思考与批判,为丰富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学科螺旋式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站在全新的历史定位和起点上,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并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更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很显然,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机遇。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现有学科体系中,公共管理学科最有优势也负有责任予以有效回应,例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的战略与政策,民生发展与公共服务改善,科技创新与创新性国家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等(陈振明,2018)。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具有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指导及应用,而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和管理实践的公共管理理论无法真正解释和解决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问题。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目标、方向、原则、要求和措施,为加快构建包括公共管理学科在内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加速学科的本土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学科理论和话语体系,成为反映公共管理的中国实践、总结公共管理的中国经验、传递公共管理的中国声音、体现公共管理的中国智慧、彰显公共管理中国特色的重要载体。



三  高质量发展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对策和建议


直面挑战、把握机遇是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得以不断发展成熟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克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新时代背景下致力于回应和解决国家发展改革新需求?这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并需要长期探索积累才能充分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仅针对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本土化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不健全以及方法论质疑,提出初步的建议和参考,期望能够为促进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拓宽思路,并丰富其对策和路径选择资源。

第一,寻求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统一。如陈振明(2018)指出,要“在哲学与方法论层面思考、把握和处理好学科发展中的学术与政治、科学和意识形态、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关系。特别是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对于中国公共管理学或行政学的发展极端重要”。对此,既要注重国外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和前沿的跟踪,又要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立足并准确把握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轨迹,总结中国公共管理经验,探求中国公共管理规律,并将基于实践的经验话语,提炼上升到理论层面,转化为学科话语或学术话语,形成独立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和话语体系,从而克服对西方理论的简单“追随”与“遵从”。

第二,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探索从公共管理实践深化到公共管理话语,再演进为公共管理理论,并最终融合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发展路径。尽管“理解问题”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依据,但其更主要的目的是在完善的理论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增进。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要充分强调理论研究对国家治理和行政体制改革实践所产生的反馈作用,使学科的理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紧密相连,通过系统科学的研究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实践发展。因此,公共管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要避免寻章摘句、坐而论道,密切关注并积极回应公共管理实践需要,不断探寻更有效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理论服务于实践之法。

第三,构建自主、有效并不断自我优化的公共管理学科方法论体系。系统、科学、独立的方法论体系是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研究与创新的重要工具。公共管理作为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其方法论来自对大量学科研究基础和方法论的借鉴与运用。但要使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必须建立起适用于本学科领域自主、有效的方法论体系。一方面,从认识论层面奠定基础,揭示公共管理学科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另一方面,在吸收相邻学科方法论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问题取向,平衡并明确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在本学科运用的重点和关系。此外,也需跟踪国际公共管理研究的方法前沿,开发运用行为研究、实验研究、预测研究、模拟仿真、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促进现有方法论体系的即时更新与自我优化,真正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