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哲学心理 > 快行动,慢思考:快节奏生活下的自我修复

第38页

    《快行动,慢思考:快节奏生活下的自我修复》章节:第38页,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现下,分心易如反掌,专注却难于登天。阻力最少、收益最多、个人回报最大的路子,通常在于用世界级水平做少点事,而不在于用无级别水平做很多事。当我们四面出击、贪多嚼不烂时,事情可不会给我们的表现和个人品牌好看。





专注于重大之事。

试试这样问自己:

·我有插手过多事情的倾向吗?

·在我做的事情当中,哪些应该出色地完成,哪些应该搁到一边?





187.你是在劝说自己做好事,还是在劝说自己别在上面花更多时间


我相信我们可以令人信服地说服自己去做令人信服的任何事情。

我们已将我们和自己的所有交谈过了一遍,更确切地说,是把那个最能左右我们的谈话过了一遍,这谈话根植于我们影响或没有影响自己的方式之中。我们每天成百上千次地思考、合理化、校正自己的行动,每天活在从“应该”到“不应该”的区间里,习惯性地花费更多时间说服自己不去做而不是去做积极的事情。

安逸革命正处在其历史巅峰。它开始于车轮的发明,从此以最小的精力达成所愿的风潮就没再停止过。让自己不做什么——比如给妻子买一张卡,向父亲致电问好,谋求更好的职位,缓解一段关系——不过是一种变相的时间投资。事情可大可小,但做与不做的决定总是模糊含混。

说服自己干点什么也是时间投资,而且通常是更有意义的一种。过滤掉惶恐不安的舒适感,对事情说“好”,便能创造一种充满大小惊喜的生活,让一连串可预测的单调乏味无处容身。我们与自己的对话不过是一种习惯,这习惯总在跟类似“我下次再做,或者晚点再看看”的想法斗争着。通过付出同样的时间说服自己走出安逸,然后去做事情,会给内心带来极大的丰富。





养成让自己勇于尝试的习惯。

试试这样问自己:

·哪些好事情在挑拨我的安逸感,所以我要从中跳出来?

·勇于尝试的习惯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





188.如果你口头上没有否定一件事,那么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同意它


沉默即赞同:应该站起来表明立场时,你却选择服服帖帖地躺下去。

口头上不同意某事或某人可能会制造紧张。不得不同意你不赞同的人则更甚,而且由于前方一切尚未可知,风险更大。举个例子,多少回有个家伙走来问你“做完了吗”或者“你拿到这活儿没有”?而你只会用“我可没说我会做”回答。然而他们坚持说你说过。误会的原因或许是,你对相反方面说得很少或者什么也没说,言辞含混不清。又或者,在那一刻,你因为想着泛泛而谈就能了事,没有表明立场,直陈异议,指出你“不会做”强加给你的事情,所以就等于默认了。

当我们没有“说”明立场并表示不同意时,别人就会得寸进尺,把“他们要的是什么”改头换面,变成“他们希望怎样”。这叫作假设。当我们正要清楚而坚定地说出不同意,结果却没能做到时,我们就会与他们的假设发生碰撞,让一切陷于混乱。

有个词专门用以指称无声的同意——默许,意思是半表达、未言明或暗示。危险在于,它会让别人把大量心思花在随意处置你的想法上。用明确的方式说“不”,或者让人牢记你的不同意,是很有价值的。相比之下,将澄清态度视作对他人的不便,还不如当成礼物送给他们,因为这让他们立即知道你的立场,知道你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等等。传递出明白晓畅的信息,得到的会是相应的确定性。





表明立场,让人看到。

试试这样问自己:

·人们知道我的立场吗?还是按照他们“想我所想”的那样采取行动?

·是因为我没说具体,导致了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吗?





189.节奏是激情的支柱……


保持节奏,保持激情。让你的视野一直在最佳状态!

如果你曾在一个舞池里翩翩起舞,当音乐停时,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又或者不知道。是的,我知道。你马上想到的如果是离开那里,那可得费些工夫;DJ要换上另一首歌,那也得费些工夫。但是,当节拍停下,你的脚步就顿住,臀部静止了,手臂垂下来,而头部……像一尊雕像。

好吧,这就好比“激情”之于生活。当激情的节奏因为分心或者一个脆弱的承诺而滑落,紧跟着,时日拖沓,进展缓慢,爱好萎缩,于是我们惊呆了似的说:“怎么回事啊?我的激情去哪儿了?”不像在舞池里,激情的节奏既不会突然停止,也不会突然开始。兴奋可以突然地开始,但是不能把兴奋与激情混为一谈。兴奋通常稍纵即逝,而激情是个建构的过程,带着一种心跳、一种韵律。只不过,当我们更多的是将激情看作一种情愫,而非一种召唤、一种诱因和一种展望时,其推力就会跃居于节奏之上。感受随时在变,但是我们的激情不应如此。

激情是一场旅程,接续着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一致性是其中的关键。激情饱受煎熬和摇摇欲坠的时候,可不是我们放慢节奏的好时节——调整行动,甚或我们行动的方式,但是得让节奏继续。你要是不这么做,那牵引我们的内在韵律,那推进我们的激情,就会衰竭,人生的音乐就会消散。听着像一首熟悉的歌?是的,The  Distractions乐队的《万事皆休》。





保持激情,唱着凯歌前进。

试试这样问自己:

·我的目标是有条不紊,还是需要一个节律调节器?

·为了观念始终鲜活、激情始终迸发,我可以再做点什么?





190.在争论中获胜,往往来自关键性的提问,而不是对陈述的操控


质疑争论中判断谁对谁错之前,先问几个问题。

我们已经在这本书中讲到了争论。下一个争论就在来的路上。再强调一次,争论谈不上是坏事。如果事后满腔怨恨,一大堆问题都没解决呢?这就不好了。在其最纯粹的形态中,争论只不过是对两人或多人之间业已存在但一直到爆发点也还没说破的事情的披露。它们之所以成为争论,全都因为没有被及早处理。

不幸的是,两人或者多人带着极端情绪唇枪舌剑,这场面多半就像一种观赏性的运动,而不会给人什么益处。可是,当情绪支配理智,留下了一系列伤害造成破坏时,那也没什么可观赏的。

稍有一点理性,我们就能在学会如何从冲突中获取主动和控制力这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不会想着要赢,而是负责地去解决。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作为人类,我们几乎不可能同时既生气又好奇,这在社会心理学上是够奇怪的。最终,只有等情绪消退下去之后,你才会萌生好奇,想要寻根究底。于是这个问题便被抛出来了:

“为什么没有在发现麻烦将至时就感到奇怪?”

提出问题,也即提供了答案与辨明事实真相的开放性,表面判断和怨恨只会使你误入歧途。正是在询问中,我们发现隐情、自己可能的过失以及还需要什么来促成了解、握手言和。质询是杀死争论的武器——在它毁掉关系之前。





情绪激烈地与人争论之前想想问题。

试试这样问自己:

·争论发生时,我是充满疑问还是痛苦?

·如果每个人都多一些询问、少一些攻击,冲突会多快地结束?





191.痛苦的真实


最宜居的城市是“真城(诚)”。那里面人口几何?远远不够!

不管是哪个神人想出“永葆真诚”这词组,他都应该获得普利策奖。这四字出现在合适的地方,比其他任何字眼都更能促人成长。告诉信得过的人我们的恐惧、疑虑、嗜好和担忧,尽管在那以前和当时会有点不舒服,但是可以治愈我们,而无须对方给出建议。向他们坦诚这些生活中的难题,单单这一过程,就有着足以摧毁难题堡垒的不可思议的效用,并帮助清除我们思想中的雾霾,让我们得以带着更多的明晰性去思考和谈论它们。

我曾与人分享过一个我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挣扎其中的恐惧。当时我很烦躁,因为我从未讲给一个人听,也真的从未想过要告诉我的妻子。那是所谓的犹豫时刻之一(“如果告诉她,她肯定不会再尊重我”),而且我还想,“要说就冲着好的结果说”。因此,我在以头脑为重和以内心为重之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