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诗歌戏曲 > 盲盒人生

第2页

书籍名:《盲盒人生》    作者:六百
    《盲盒人生》章节:第2页,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几乎所有认识和了解冯Z的人,都会把他看作一个真正具有乐观豁达品质的人。
        冯Z似乎从来不会抱怨,哪怕是在不爱抱怨的男人中间,他也是最不会抱怨的那一个。一开始,人们只是以为他有超凡的忍耐力,所以有时候会故意不断试探他的底线,企图在他情绪即将崩盘的那一瞬间,像抓一个盯梢了许久的小偷一样,在他下手的那一瞬间跳出来,指着他大喊“抓贼”。但这么做的人很快就放弃了。他是一个真正体面的人,有人这么评价他。
        他的体面,在他总是礼貌而友好的微笑里,在他诚恳温和的话语中,在他获得别人的帮助以后,总会找机会加倍地回报,在他被打扰被无端诬陷时,从不会让情绪失控。但更多的还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拿他的工作来说,或许在旁人眼里,他不过是一家事业单位一个兢兢业业的普通员工,但别人不会知道,曾经他放弃了那些相对于明面上更加波涛汹涌的暗地里的竞争,最终与近在咫尺的机会失之交臂了。他的这种体面,并不只是要维持一个在人前的形象,他要维持的是内心的一种秩序,是他所相信的变化万千的世界里所遵循的一种内在秩序。就像拥有不同曲式、节奏、旋律的复杂多样的乐曲,但它们永远也逃不出七个基本音符的本质规律。
        当然,也并不是麻木到任何东西都无法触动他。相反,他其实是一个内心极为敏感的人,只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当情绪来临的那一瞬间,他总是能有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用一种相当睿智和理性的思考,让事情从另一个角度呈现出一种乐观的形态来。
        在失去晋升机会后,冯Z也发现了事情好的一面。比如他变得没有以前忙了,他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运动,做一些令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仍旧觉得很充实,知识面的不断拓展带给他新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一种不同于工作带给他的感受,但同样让他感觉到生活的意义。不断向上的忙碌的生活,和闲散的安于现状的生活,从更宽广的意义上来看,都是属于生活的一种形态而已,生活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既然可以那样生活,为什么就不能这样生活呢?而且,日子还很长,一切都没有定数,而他永远拥有选择的自由――思想上选择的自由。
        冯Z用稳健的步伐在人行道上走着。清晨的阳光还不算太毒辣,让他的背上出了一层恰到好处的薄汗。他感觉到自己的每一个毛孔都在用力张开,把积攒了一晚上的热气排出来,然后吸进新鲜的空气。他的双脚照着他的意志向前走着,轻快而有力,双臂随时都可以自由地张开或合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如果愿意,他也可以屏住呼吸,不让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好闻的空气进入自己的鼻腔。这种对身体自如的掌控让他感到一种全身心的愉悦。
        人行道边上的绿化带里,园林工人已经早早地在修剪树枝了。夏天的雨水和阳光让那些树木长得飞快,它们那些自由生长的枝杈伸到了交通指示牌前面,把七塘路的“七”挡住了,只剩下“塘路”。有的将自己像巨人般的手掌整个盖在路灯上,有的从一个被修剪得圆溜溜的灌木丛里,冷不丁冒出一条高高的枝干。
        这些树木,这些花草,它们虽然都不会说话,无法移动,被禁锢在这里,或者从一些土壤里被拔起来,又被种在另一片土壤里,但只要喘口气,吸收一些水分和阳光,它们就可以照着自己的意志,朝着一种各自最完满的样子不断生长。
        树的完满是更高更大,拥有遮天蔽日的树冠和粗壮结实的树干。树枝上的每一片叶子都在尽自己的努力长得更绿,形状更优美。花的完满是更红艳更饱满,层层叠叠的花瓣几乎要溢出花萼,而花杆正努力直起身子将它们托起来。那些看起来没有脾气的矮灌木,你可以把它们修剪成任何你想要的模样,但永远也无法阻止它们长出新的形象。
        这就是生命,冯Z想,生命永远拥有自由。
        在单位门口碰到同一个办公室的小朱,他惊讶地问道:“Z哥,你怎么来了?你今天不是休息吗?”
        “和别人换班了。”冯Z答道。他并不怕别人知道他是来替张执中值班的,他只是不想解释更多,让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当然也能想象他们听到他竟然还要来替情敌值班时的惊诧――情敌这个词还是太轻了,不足以显示出他对冯Z所做出的事的恶劣,但不需要太久,他们也会立刻明白这确实是冯Z会做的事情。
        眼下,他已经把手头上的一些工作都做完了。泡了一杯茶,开始翻阅手边的《半月谈》。
        或许冯Z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是会令人感到怀疑。不过只是在事业和爱情上遭受了一些挫折而已,他依然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依然吃得饱穿得暖,可以在开着冷气的办公室里喝茶看书。这世上有很多人,比他遭受的经历不堪得多,但他们还是一样活着,这实在没什么可称道的。他的乐观和豁达,无非是他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苦难。
        苦难来自他的童年。他的父亲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便得肺癌去世了。母亲把才8岁的他丢在那栋泥土地面的平房里,改嫁到了隔壁村子。他父亲的一个弟弟收留了他。那是一个喝了酒就喜欢打人的粗暴男人,原来遭毒手的都是他那两个矮瘦胆小的孩子,一男一女,弟弟比姐姐更瘦,更矮。冯Z的到来,在一段时间里曾大大减少了姐弟俩挨打的概率,但他受挨打的时候不哭,也不叫,眼泪最多只是在眼眶里打转,从来也不肯轻易掉下来。不像他叔叔自己那两个孩子,没等父亲举起手来就满屋子哇哇乱跑乱叫。
        冯Z这种超乎一般孩子的忍受力让他叔叔大为光火,最狠的一次,冯Z第二天躺在床上没法站起来。渐渐地,不知道是他叔叔对他的这种隐忍产生了恻隐之心,还是开始感到无力,总之,他不再打冯Z了。
        即便是这样,冯Z开始自立以后,他还是会像一个真正的儿子一样,给他的叔叔寄去养老的钱。不多,但足以让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每次都含着热泪,紧握着他的手不肯放。对抛弃他的母亲,他同样尽着自己作为子女的职责。他可以理解年轻的叔叔身上那种莫名其妙的戾气,他知道那不是针对他一个人的。如果他叔叔因为他忍受了本不该属于他的抚养义务,那他忍受一些他的残暴也算不上什么过分的事了。况且他也打自己的孩子,从某种角度来看,倒也算是一视同仁。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网络还不发达,发生在那些狭小潮湿的矮房子里的暴力行为并不被人们所关注。
        冯Z也理解他的母亲。在那个年代里,对像母亲这样胆小柔弱、一辈子战战兢兢的女人来说,拖着一个儿子独自生活等于自杀。她所受到的教育、被灌输的思想让她没有办法想象人生的其他活法,这不能怪她。再说,在那些年里,母亲也常常将偷偷积攒下来的钱送给冯Z。冯Z把它们都藏在了一个原本放针线的铁盒里,一分也不舍得花。后来正是靠着这些钱,冯Z念完了大专。
        大部分的人只有在走出苦难,再往回看的时候,才能慢慢接受苦难除了带给他们痛苦以外,还给了他们一些其他的人生经验。他们像缅怀死者一样缅怀着曾经的苦难,但是谁也不希望死者突然从棺材里跳出来。
        但冯Z不一样,在受苦的当下他就能辨别出这里面更深远的意义。知道童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将教会他如何察言观色,读书时的贫穷让他早早适应了独立生活的艰辛,亲情的缺失让他成为了一个更好的父亲。所以对于这一切,他甘之如饴,心平气和。
        他相信关于好人有好报,来日方长等那些古老而美好的定律。
        冯Z心里很清楚,那些夸赞他的朋友和同事,背地里多半还是不能理解他的,就比如他来替张执中值班这件事,就足以让人咋舌。但也有人是真正懂得他的,比如叶蓁。即便是到了今天这种局面,叶蓁对他为人真正的了解和发自内心的欣赏,冯Z也从未怀疑过。只是,难道正如书上所说的那样,一切使人感到幸福的,最终都将变成不幸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