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诗歌戏曲 > 珠穆朗玛营地

第2页

书籍名:《珠穆朗玛营地》    作者:杨少衡
    《珠穆朗玛营地》章节:第2页,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别动!连副!别动!”上边人一起大叫。
        连加峰伏下身子,几乎趴在砂石上,一堆石块继续下滑,泥石流般滑向雅江急流。连加峰一动不动,无可奈何,好一会儿才觉滑动稍缓,然后慢慢停了下来。才旺在上头大喊,指挥着,眨眼间一条绳子抛下,连加峰抓住绳头,这才发觉已经一身冷汗。
        忽然他听到了口袋里的手机铃响。这里居然有信号覆盖。
        连加峰立刻去掏手机。动作完全是习惯性的。
        “没事了,”他紧紧趴在砂石地上,一手抓住绳子,一手抓手机向上边众人摆一摆,“我先接个电话。”
        陈戈小姐的亲切问候翩然而至。
        “怎么叫你呀?”她笑,“连副主任?还是连副书记?”
        “连加峰,老连,都可以,”他也笑,“小连不宜,我比你多吃过几年干饭。”
        “挺讲究嘛,”她问,“你干吗呢?听着直喘气?”
        连加峰看看脚下,雅江江水轰隆轰隆。还好,看上去还有一段距离,没掉得足够深,下水喂鱼去。
        他跟陈戈说没干吗,玩儿呢。西藏海拔高,氧气不足,动一动就喘,但是非常好,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特别值得一游。
        “易主任已经下达指示了。”他说,“热烈欢迎。坚决完成任务。”
        “得了吧你。”她笑,“什么任务呢?额外负担?”
        “哪会呢,求之不得。”连加峰用朗诵口吻,“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陈戈大笑。她对连加峰说,她已经订好机票,星期五到拉萨。包括来回有一星期时间。如何行动请连加峰代为安排。
        “放心交给我,这我擅长。”连加峰说,“回头我给你搞个方案。”
        “别麻烦。”陈戈说,“让我们去看看那座山行吗?”
        连加峰略一愣:“哪座?”
        “你那座啊。忘了?”
        连加峰说明白,知道了。他安排。恭候大驾。
        他关了手机,抓着绳头往上爬,坡上人帮着拉。上下一使劲,解困脱险。回过神时他玩味陈戈的话:“让我们去看看那座山。”这话有内容。她跟谁“我们”呢?是不是有个谁与她一起光临?当时趴在砂石坡上接电话,他就有感觉了,但是没发问。所谓“不该问的不问”。
        黄昏时分他得到了答案。
        那时他们到达仲达村,完成当天全部踏勘日程,一行人均累个半死。一天时间里他们的踏勘之行基本在无路地带,一些荒僻处此前可能从未有人涉足。中午时他们吃自带的冷馒头,就矿泉水,胡乱对付。本来不一定安排得如此紧张,多安排一天,把线路调整一下,放松一点,到点了找个村子歇歇脚,吃东西,起码有碗酥油茶,热乎乎的,这样多好。但是时间很急,连加峰不想多耗一天,大家就辛苦点吧。好在一切顺利,在连总指挥差点狼狈入水,掉进雅江喂鱼之后,一行人格外小心,再无惊险经历,需要看的点全部看了,该办的事情基本办完。黄昏时他们从仲达村过江,回到雅鲁藏布江南岸,这回免乘牛皮筏,大家坐已经在此等候多时的越野车,穿仲达桥而过。仲达桥是一座悬索桥,前年落成的,为本县境内唯一跨越雅江的现代公路桥,未来北线公路与江南交通的枢纽。仲达村附近有机站,连加峰在桥上接了个电话,算起来,这是当日他接到的有关陈戈小姐光临的第三个电话。
        “连加峰?怎么搞的你啊?”
        连加峰叫:“祝局长吗?”
        是他。电话区号010,来自北京。
        原来陈戈的“我们”就是他,祝景山,他们一对儿联袂入藏。祝景山不像陈戈那般亲切,他在电话里一如既往,不咸不淡。他问连加峰怎么老找不到?手机关机了?连加峰赶紧解释,说他在下乡,他这里不通电话的地方很多。祝景山说,他知道易广和陈戈都跟连加峰打过电话了,本来用不着多说,考虑一下,有一句话还得交代。
        “你跟她说过爬山什么的是吗?”
        连加峰说以前说过,无意中提起,没想到记住了。
        “说什么不好呢?”祝景山轻轻说了一句,“扯那些没影儿的。”
        连加峰连说可不是可不是。他问:“祝局长意思是别去?”
        “当然不去。明白吧,你负责,给她一个说法行了。”
        “好的。明白。”
        “别再跟她说什么好汉不好汉,乱七八糟的。”他说。
        2
        一年多前,连加峰出西藏,经成都东飞,回家休假过年,专程跑到省城办事,特地打电话找易广主任,请求一见。
        易广在省政府办公厅,职务是副主任。别看姓易,想见他不容易。这人身份比较特殊,不是一般的主任,办公室日常事务他基本不管,因为他只是挂个名,方便工作而已。易主任是所谓的“大秘”,大秘书,跟省长工作,省长出门,身后必跟着他。这人很低调,不显山不露水,总是藏在电视镜头照不到的地方,到哪里都不张扬。但是谁都知道这人不得了,年纪不大,水平不低,能出点子,会写文章,很得领导信任,省长面前说得上话。
        连加峰怎么会认识如此了得一位易主任?这有机缘。有一回省长率团出访国外,易广没有随团,抽空下基层调研,带着几位处长来到连加峰家乡这个市。当时连加峰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职别也是副主任,奉命参与接待易主任一行,安排他们在本市的活动。此前连加峰跟易广没接触过,只闻其名,不知其人。易广一行到来那天,在宾馆会见厅他们握了手,那时就有感觉,易广的手掌很软,握手的方式很随意,走走形式,不动声色不用力。对连加峰没多注意。这也难怪,大主任下基层,到哪里都是主要领导亲自陪同,连加峰这种小主任也就张罗布置做点杂事。那一次易广一行在市里活动,事无巨细均为连加峰具体安排,跟易广说的话却没几句,都是书记市长们围着他,连加峰等而下之,主陪随行的那几位处长。
        调研最后一日,傍晚时客人一行从市郊高新技术开发区参观毕,回市宾馆吃饭。席间,连加峰跑进跑出,安排晚间一场座谈会一应事项。易广忽然指着他说:“小连别忙了,吃饭,完了再说。”
        连加峰说谢谢领导关心,没忙什么,几件事交代一下,没耽误吃饭。
        易广忽然注意起连加峰却有原因。他当着本市几位领导的面开连加峰的玩笑,问连加峰的调研成果是不是写成文章了?能不能给他“拜读”?一定挺有意思。
        “听说你在研究太监?”
        连加峰不禁发窘,连说不好意思,不敢欺骗领导,哪有那水平,就是开开玩笑。
        易广提起的这件事确实纯属玩笑。那些天连加峰跟省里来的几位处长总在一块,彼此熟了,相处得不错,难免开开玩笑。处长们说这次调研亏了连主任,安排得细心周到,真不错,劳苦功高。连加峰说哪里呀,本职工作,办公室的干活,应当的。处长们说连主任年纪轻轻,已经是资深主任,办公室的干活这么多年,应当体会不少,来一点交流交流。连加峰就开玩笑,说他有一个调研成果,就是研究自己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发现就一巴掌,五个,即“是是是,对对对,听到了,好的,明白”。他觉得,除了生殖器尚全,没给阉掉,可供每周使用一到两次外,他跟古装清宫电视连续剧里那些一口一个“喳”的太监挺像,都是“领导身边工作人员”,都要千方百计做好服务,努力让领导满意。但是区别也不小,当年皇上与外界联系得通过太监,现在用不着了,因为已经发明了电话和热线,外边的人可以用各种方式直接找领导,想糊弄领导或“挟领导以令诸侯”多有不易。所以比起来自己实不如人家太监。
        不在是哪个处长把连加峰这番笑谈传播到易广那里,居然引得大主任注意。易广不光拿它在饭桌上开玩笑,饭后还要连加峰别急着去办事,要“继续谈谈你的调研成果”。小连主任哪里敢跑,只能“是是是,对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