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杂文随笔 >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

作者:约翰·利兰

类别:《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属于杂文随笔作品

最后更新:2024-01-29 07:48:58

最新章节:

动作:↓↓↓直达底部↓↓↓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简介: “在那一年,我问他们每个人,是否想过死亡,想到这个是否会感到害怕。几乎所有人都对第二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活得太久让他们害怕;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他们晚年的智慧之一是承认死亡和变老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死,或者变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约翰·利兰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老人的一天。21世纪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也随之步入老龄化社会,那么变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为长寿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资深《纽约时报》记者约翰·利兰刚刚结束婚姻,父亲早已去世,现在他要独自照顾年迈的母亲。他逐渐发现一些独属于老人以及与老人相处的问题,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疑问追踪并贴身采访六位高龄纽约老人,时间持续整整一年。在采访的那一年,他57岁,而他的受访者都超过 85 岁,这也是美国增长最迅速的年龄层。所有老人都失去了点什么:行动能力、视力、听力、配偶、子女、同伴、记忆。从起床的那一刻直到就寝,他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他们对明天有什么期望?他们怎样应对服药问题、子女和不断变化的身体状态?他们丧失能力的速度像昔日获得能力一样快。有没有这样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人生的价值就逐一丢失?约翰选取了大多数人不愿意谈论和面对的主题——老人是如何慢慢衰老并走向死亡的。即使国家的养老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依然有很多老人无法“善终”。这六位老人都不能再说“明天会更好”。明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思维和身体进一步衰退,对生活的掌控更弱,朋友和爱人更少。无论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糖尿病、关节炎、健忘、心脏病、老眼昏花或者听力不佳,都只会不断恶化。在书中,约翰以记者的生动笔触,如实记录了老人的生存现状,关注议题涉及老人的健康,老后的艰难,老年人的孤独感,独居的困境,养老的保障,养老院的体系设置,医疗的局限,生前遗嘱的意义,与配偶子女的情感与矛盾,以及如何过上自主、快乐、有尊严的老龄生活。在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渐严重的今天,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参考意义。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txt下载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笔趣阁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最新章节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免费阅读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在线阅读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全文阅读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小说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约翰·利兰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全文阅读

第一部分 代价
第一章 所有人都失去了点什么
他们的通讯录会出现一个个黑洞
科技可以使更多人活到高龄
在生命价值降低时,我们能大胆承认吗?
体弱无力意味着要容忍更多的东西
第二章 老后的艰难
选择性记忆,只记住快乐
第三章 什么样的人能活得更久
年老之后的价值观变化
第四章 老人的互惠互利
从被人需要中获得回报
第五章 独居的问题
对社会接触丧失兴趣
无法开始的新关系
丧偶女性通常过得很好
第六章 活得更长与活得更好
重新定义衰老
当你活得足够久
真正糟糕的始终是下一步
第二部分 经验
接受失去掌控的事实
不因为自己的难处去责怪别人
不用困难定义自己的生活
只想今天,不想更远
第八章 为老年做好准备
好好利用社会福利和服务
认清虚假的需求
生前遗嘱的意义
第九章 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必定会输的战斗
病人陪护者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继续活下去的意义在哪里
接受死亡就是接受生活
第十章 养老院中的家庭关系
家人探望的重要
再婚的可能
无须化解冲突
第十一章 父母始终都是父母
依赖子女不是失败,而是成功
从家人那里获取情感支持
过滤掉那些令人恼火的关系
第十二章 不会重来的恩赐
简简单单地活着
做瑜伽保证不了老年的健康
不要太认真
就像来日无多那样
时间既是有限的,又是令人惊喜的
与最老的老人们相处一年的经验
后记 我们都不会永远活着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