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文学理论 > 如何独立思考

第29章 聪明的汉斯

    《如何独立思考》章节:第29章 聪明的汉斯,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所属部分:警世故事

引申话题:伪科学

聪明的汉斯效应(The  Clever  Hans  effect)指的是研究人员或中间人与动物(或其他实验对象)之间发生的一种无意识的、非言语的交流。它会让我们误认为研究对象有认知能力或超自然能力。

寓言就是寓言,神话就是神话,奇迹则像是某个充满诗意的梦幻场景。没有什么比把迷信歪曲成真理更可怕的行为了。我们小时候一旦接受了它们,相信它们是真的,那么今后要想摆脱这种认知,需要忍受很多痛苦,付出很大的代价。

——希帕蒂娅

动物也许懂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这倒是个很有趣的想法。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猜测,并把动物想象成具有人类一样的情感。我们喜欢跟宠物交谈,仿佛它们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我们不过是把人类的期望投射在它们身上(它们能理解的非常有限,并不足以进行人类所谓的交流)。

这一现象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杜立德医生》系列(我小时候的最爱)会这么受欢迎。在杜立德医生的世界里,动物们拥有人类一般的智慧,只是说的话我们听不懂。

该系列的第一本书发表于1920年。那时候的人们普遍有种看法,认为动物很可能具备不为人知的认知能力。在该书出版的时候,这种论调几乎达到了舆论顶峰。随着达尔文的进化论越来越受到认可,人们很自然会产生这种看法。如果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确存在生物学上的血缘(进化)关系,那么也许动物真的拥有更多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人类情感。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确切地说是1904年),威廉·冯·奥斯滕和他的一匹名为“聪明的汉斯”的马闪亮登场了。冯·奥斯滕本身是一名数学家,但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名业余驯马师,同时也是一名颅相学家(通过辨认头骨凸起的部分来判断人的个性)兼神秘主义者。他花了两年的时间让汉斯学会阅读——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阅读”。

冯·奥斯滕做了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全体字母。每个字母还分别对应一个数字。每说一个字母,他就按照该字母对应的数字,扶着汉斯的蹄子帮它在地上敲出相应的次数。到后来,他就逐渐不需要扶着马蹄,而让汉斯自己用马蹄在地面上敲打。他用这个办法让汉斯看上去懂得拼写单词,进而最终能认识完整的句子。一旦汉斯“学会”用单词交流,人们就可以对它提各种问题了。通过这种技巧,冯·奥斯滕“教会”了汉斯辨认时间,讲述日历,了解音乐理论,甚至做算术题(多学着点吧,艾德先生)。

汉斯因此成了全德国瞩目的焦点,随后它的名声开始传遍世界。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的同时,科学界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精神病学家古斯塔夫·沃尔夫对汉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最终认定“动物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懂得使用人类的语言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其他学者和研究人员也纷纷对此表示震惊。

一匹马居然拥有和人类差不多的智慧,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汉斯的表现是他们亲眼所见,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呢?无论问什么问题,汉斯都能够用敲击地面的方式给出答案。科学家甚至对实验施加了额外的控制条件:趁冯·奥斯滕不在场时,他们对汉斯进行了测试。结果是一样的,汉斯依旧回答正确。于是,科学家相信冯·奥斯滕没有骗人,此事千真万确。

汉斯的故事当然不会到此为止。针对它表现出来的神奇能力,来自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奥斯卡·方斯特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他加上了一个此前没有人想到过的附加控制条件:在准备向汉斯提问时,它的周围绝不能出现任何知道该问题答案的人。

在这种情形下,汉斯开始缓慢地举蹄敲向地面,同时望着站在它面前的实验人员。它会不停地敲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它似乎在等待一个让它停下来的信号,但是却没有人这样做。一旦处在这个实验条件下,汉斯那些神奇的能力就彻底消失了。

方斯特由此得出结论:在接受训练时,汉斯逐渐学会一边举蹄敲击地面,一边分辨驯马师发出的不易察觉的暗号。在收到该信号之前,它会一直敲击地面。不过,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该信号是冯·奥斯滕有意识发出的。实际上,汉斯能够从任何人那里分辨出它需要的暗号,而不仅仅是驯马师一个人。



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科学怀疑论者可以从汉斯身上总结出不少经验和教训,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在研究动物如何与外界进行沟通时,你需要格外谨慎。我们很容易过度解读它们的行为,从而强行把我们的动物朋友想象成具有人类的智能。整个20世纪,人们在研究动物沟通能力时,“聪明的汉斯”实验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每一代的科研人员似乎都应该学会从中吸取教训。

从更大的范围来说,这个故事也证明了所谓“观察者期望效应”(Observerexpectancy  effect)的存在。汉斯的故事只不过是上述效应的一个特殊案例。“观察者期望效应”指的是研究人员(或观察人员)能够对其所观察事物施加的某种影响。研究人员往往无意中把他们自己的认知偏见或预期强加给实验对象,从而干扰实验结果。这也是要安排盲实验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年汉斯的研究人员错误地认为,只有驯马师才能发出汉斯可以辨识的信号,从而让汉斯看起来具有与人类一般的智力。当所有可能的信号源都被移除时,人们才最终发现了该预期效应。

这个故事也再次说明,在对某个证据做出解读之前,很有必要先考量其可信程度。冯·奥斯滕就是这样——该实验究竟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他似乎从未予以认真考虑。作为颅相学家和神秘主义的信徒,他想当然地认为汉斯有能力学会“阅读”,于是他就这么教了。很快他又进一步认定汉斯能够解数学题,理解复杂概念,甚至掌握抽象的音乐理论。随着发现的“事实”越来越离奇,很可能我们会最终得出一个“人为假象”(糟糕的研究方法会让人们看到幻觉,而非真相)。汉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其实早就应该让冯·奥斯滕产生怀疑才对。同理,那些认可这种超能力的科学家也应该对此采取格外谨慎的态度。

同样道理——搞不清这种人为假象背后的秘密,并不意味着人们所观察到的就一定是真相(详见第10章的“诉诸无知”一节)。假如遇上了科学实在无法解释的事件,最好的办法是先不忙着下定论,而是等待真正的专业调查结果,并确认他人可以独立地再现这一结论。这么做不叫闭塞保守,而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态度。历史告诉我们,太过离奇的事物往往靠不住——很可能是人们产生了幻觉,或者是出现了某种差错,也可能是研究方法有问题而导致人为假象。再怎么说,一个结论听上去越不可信越要逐一排除上述可能性。

无论是冯·奥斯滕、古斯塔夫·沃尔夫,还是其他认同汉斯实验结论的科学家,他们都显然犯了思虑不周的错误。这段历史(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说成是事件的“尾声”)可谓发人深省,而他们的错误结论也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反面典型。

如果下次再遇见有人(不管是喜欢夸大其词的实验报告者,还是对此抱有浓厚兴趣的研究人员)对明显违背常理的东西侃侃而谈,我希望你能立刻想起“聪明的汉斯”。在讲述的同时,他们往往还不允许别人质疑:“你不相信?那你解释一下呗!”别急,时间会说明一切。


艾德先生出自20世纪60年代一部著名的美国情景喜剧《艾德先生》(Mister  Ed),剧中主演是一匹会说话的马。作者在此小小地幽默了一把,暗指汉斯比艾德懂得更多。——译者注

原文为cautionary  tail(尾部、尾声),与上文cautionary  tale(发人深省的历史片段)正好谐音。——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