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中庸之为德也:中庸之道,到底是什么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中庸之为德也:中庸之道,到底是什么,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德行,但在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了,老百姓早就没有接触过真正的中庸了。

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地解释一下。

关于中庸之道,有一个误解是大家认为做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了,比如考试,满分100分的话,考个60分就行了。这其实并不是中庸之道。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适宜、舒适到极致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一个人做任何事一出手就合适,才叫中庸。

孔子甚至认为自己都做不到中庸,他说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谁能够真正达到中庸。

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墙头草,不是“差不多就行了”的敷衍。我们用如下例子来解释中庸是什么,它有多难达到。

暴力不好,软弱也不好,勇敢才是中庸。

奢侈不对,吝啬也不对,慷慨才叫中庸。

自卑不对,自大也不对,自信就是中庸。仅仅从自信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很难做到恰如其分的自信。

一个人无知,不愿学习,肯定不对;但如果整天掉书袋,变成书呆子,也不好。好学就是中庸。

无原则地溺爱孩子是不对的,但是不爱孩子更不对,关爱就是中庸。

管理一家公司,完全放任的态度不对,但是什么都要管又会变成独裁。放任和独裁是两个极端,而信任才是中庸。

所有美好的事情,都需要把握一个度,中庸之道就是把事情做到最合适的状态。

孔子说“民鲜久矣”,为什么老百姓接受中庸很困难?因为人的大脑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存,人们不是为了探求真相而活,而是为了活着而活。人们需要给大脑留出大量的空间,用来走路,用来消耗能量,用来玩乐,用来消遣时光……我们的大脑喜欢简单的东西,能不使劲就不使劲。

中庸这件事太难了,因为太复杂,要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恰到好处,需要思考、探讨、切磋。所以很多人总是希望能有一个极端的、简单粗暴的答案,很多人的是非观,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比如互联网上最容易流行的是哪些内容呢?几乎都是简单化的信息,一个口号、一段热血的内容、一勺心灵鸡汤、一篇煽动情绪的文章……人们觉得好痛快、好痛快!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感受很容易到达一个极端,但这又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

孔子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其实现在,中庸依然是很鲜见的。

当然,这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个机会。因为人们的大脑都不愿意接受复杂的东西,如果我们愿意下点功夫,认真地思考,有一些批判性思维,就会进步很快。这就是学习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