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子之燕居:对待家人应该和接待朋友一样谦恭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子之燕居:对待家人应该和接待朋友一样谦恭,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郑玄认为“退朝而处曰燕居”,就是孔子每天下了班以后,退朝回家闲居的时候。申申如也,舒畅而严整的样子。孔子回到家很放松,但是又不是很放肆。他不是直接换上便服,而是依然穿着整洁而舒适的衣服。《诗经》里边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是树叶绚丽茂盛的样子。本句“夭夭如也”,指的是孔子体貌舒适、和容悦色的情态。

这一段讲孔子下班以后的状态,“观其言而察其行”,了解孔子闲居的行为举止也非常有意义。

分享一个窍门,当我们要识别一个人生活是不是真的幸福时,不要看他在工作岗位上怎么表现,而要看其居家的状态。人们在职场中当然需要表现得很成功、很棒,需要充满阳光、有战斗力。只有在家里的状态,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真实的幸福指数。

比如有的孩子,本来开开心心在家里玩,突然看到下班回家的爸爸,感觉有一片乌云压过来。家里其他人也都不自在,不继续闲聊。因为这位爸爸在单位里受够了气,已经忍了一天,回到家里脸色不好看,谁也别惹他。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判断他白天的好状态都是演给别人看的。

我们也能够从一个人的居家情况来侧面分析,生活中他会如何对待他人。有些人把家当作发泄的地方,觉得“我在家还不能够放松一下吗,我还需要把自己管得那么严吗”。当他说这种话的时候,只是把家人当作放松的对象,而不是当作可以沟通的“人”。如果你把家人当作“人”,当作和单位里一样需要有所顾忌的“人”,就能明白,大家都一样,需要被尊重、被爱。辩称“因为你是我的家人,我冲你发脾气是应该的”,是把对方物化了,当作转移压力的对象,而不是可以交流沟通的对象。

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真正的仁爱之士,对家人和对外人的态度,应该一样地谦恭。

上古传说尧、舜、禹三代禅让。尧听说舜很不错,因为舜在哪儿,哪儿的人就变好。他去打鱼,渔夫就变好;到山上打柴,樵夫也都变好。尧也认为这个人不错,但依然没有轻易地把天下让给他。他继续安排自己的大臣去跟舜交朋友,让自己的儿子去跟舜交朋友。最后还存有一些疑虑,干脆又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舜。“外人”交朋友以观其外,女儿嫁给他以观其内,最后内外结合,判断此人是圣人,才把天下托付给他。

总而言之,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状况、道德水准、个人修养,要看他下班的状态,看他回到家以后跟家人怎样相处。这样才能够知道,他工作时的表现是不是费力的表演。

我们也要重视自己在家里的形象和状态,不硬挺、不假装。我这样倡议,大家不用悲观地看待,认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上班累,回家也累,要一直累。大家应该积极乐观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烦扰。上班的时候,真诚对待同事;回到家里,真诚地对待亲友。严于律己,诚以待人,谦恭谨慎,积极沟通,生活才会越来越顺畅和谐。

过去很多人认知里的真诚,是有话直说、有脾气就爆发。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里所讲的真诚,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应该慢慢变得更加理解和包容,让自己的境界不断提升。当内在和外在都能够表现得非常从容自在的时候,就接近孔子所展现的那种自如舒适的生活状态。

《论语·乡党》,我们会看到孔子如何待人接物。孔子教学生,不只靠言语教导,还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学生跟他生活在一起,能够看到、感受到、学到孔子是怎么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