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怎样看准一个人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樊登讲论语:学而》章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怎样看准一个人,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孔子对自己学生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能够安身立命,要把这四件事做到。

孔子曾说怎样看准一个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里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能够解决所以、所由、所安的问题。

志于道。一个人立的志向,如果是赚钱、买房,这实在是太单薄了。假如一个人的毕生所求都是物质层面的,生活上必然会感到非常痛苦,无论其最终目标是否实现。物质的追求是最容易达到的,但又是最难以满足的。立这种志向的人,多数都浮于人生、社会的表面,熙熙攘攘、争名逐利,在个人思想上升华不了,于社会来说意义也不大。孔子提出志于道,就是要去追求真理,人生的目标要突破物质的束缚,进入到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律当中去。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老子,就是志于道。他们想要搞清楚宇宙、人生,在这样大的志向之下,人生不会无聊,追求的道路永无止境,完全能在精神上满足自我。

据于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据”是依据、凭借的意思,指做事得有底线,德是行事的基本准则和警戒线。德者,得也。比如在路上行走,人人都能按照规矩沿着右边走,那么所有人都能高效地到达目的地。如果有人沿着右走,迎面来的人非得沿着左走,那就撞在一块儿,对双方都不便。大家应该相互尊重,遵循一定的规则,道德的目的就在于此,让社会更有秩序,效率变得更高。

第二种解释,有人认为“据”是熟悉的意思,一个人需要对道德体系非常清楚。不了解什么是“德”不重要,能够遵循“德”的要求做事情才有意义。目不识丁者不一定熟知“德”的内涵、外延,但是不妨碍他们尊长爱幼、乐于助人。所以我个人更认同第一种解释。

依于仁。“仁者爱人”,一个人的行事方法应该以仁作为依靠,这样才能利人惠己。

游于艺。“游”是广泛涉猎的意思,“艺”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指要在礼法、音乐、射箭、驾车、读书、识数等技艺中不断地磨炼自己、提高自己。人生得有趣味,不能只是谈仁义道德,还要将这一切付诸实践。孟子讲“必有事焉”,说的是人只有历经实践磨炼,才能看到自己的仁和德到底修炼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孔子认为,做好这四件事便是正确的求学方向。

这对当下的生活有没有意义?我们看看当下社会的情形。

有的人志于钱财,目标是过上奢靡的生活;有的人据于法规,只要不犯法什么都可以干;有的人依于手段,只要手段强、有效果,不在乎仁义;有的人游于手机,沉迷于游戏。

如果一个人志于钱财、据于法规、依于手段、游于手机,生活就会变得很颓废。没有高尚的追求,长此以往,与亲友、主流社会渐行渐远,幸福感会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