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章节:三,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开元四年到开元五年(716年—717年)间,张九龄衣锦还乡,侍奉老母,颇为惬意。张九龄和母亲、家族的关系非常亲密,回乡不仅是避开争端的借口,也是家人团聚的好机会。他可以与弟弟九皋、九章畅聊学问,可以与好友王司马纵情山水。惬意的生活没有让张九龄忘记自己的本职,他大概还挂着“左拾遗、内供奉”的职衔,可以上书言事。张九龄向皇帝提议,国家进入正轨,应该赶紧恢复各种礼仪。皇帝一看,都休假去了还想着我,不错!

唐玄宗刚刚收拾完朝廷内外各种势力,就开始筹划唐帝国的发展大业。对于岭南,玄宗也颇有关注。虽然偏远,但广阔的岭南也有州郡和土产,这是税收、兵源所在。更重要的是,经过数代经营,广州已经是重要的贸易中心。而目前岭南道路不通,交通困难,影响帝国对此地的控制。

玄宗觉得,得把到岭南的道路修起来,正左想右想,寻思着谁可以担此重任,一看,敢说话的张九龄不是在广东吗?那是他老家,准熟!于是他赶紧命张九龄主持广东地区路政交通工作。

开元四年(716年)十一月,张九龄接到任命,赶紧带着工作小组,亲自考察现场,研究地理地形。哪里该腾挪移位,哪里该削山平险,这个言官摸得门儿清。张九龄率领着农闲的广东百姓,三下五除二,于开元五年(717年)春天就完成了工作。张九龄看着恢复通畅的古道,望着周围辛苦了一个冬天的百姓,文思翻涌。他认为这个事情一定要传诸后世,于是招来工作伙伴,大笔一挥,写下《开凿大庾岭路序》,要把这难得的盛事刻上石头,让它永垂不朽。张九龄为文,典雅而不花哨,精准凝练:

岁已农隙,人斯子来,役匪愈时,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殊琛绝责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宋与夫越裳白雉之时,尉佗翠鸟之献,语重九译,数上千双,若斯而已哉!

皇帝听说张九龄大功告成,非常高兴。开元六年(718年),诏令张九龄回京,官升一级,任左补阙,依然是皇帝的近臣。不久,张九龄和右拾遗参与进士及第者的名次评定,根据这个名次,授予实际的官职,二人的考核相当公允,人们也因此知道,张九龄不是只会空谈用人的大道理,看人的眼光也不错。任期未满四年,张九龄就升迁至吏部司勋员外郎,成为中央的要员。尽管员外郎是六品官,但皇帝将张九龄的官阶提升一级,以从五品下朝散大夫的身份任职。这样一来,四十四岁的张九龄穿上了红袍,步入“通贵”行列。在这个年纪,李白在游荡,杜甫在挣扎,高适在迷茫,而张九龄已经顺风顺水,在帝国中央发挥才干了。

转年,皇帝提拔张九龄做中书舍人,掌管国家公文写作,无论是待遇还是实职,张九龄都进入了核心行列。中书舍人,国家第一秘书,未来一片光明,再升迁几次,就要成为三四品高官乃至宰相,张九龄身上的官服,眼看就要“红得发紫”了。

张九龄发光的才华,让他接连得到提拔的机会,与此同时,老相识张说已经成为宰相。张说经常夸奖张九龄,说张九龄是写文章的好苗子,皇帝未来的优秀秘书。有这样的贵人相助,张九龄何愁宦海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