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章节:二,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人生的好运,大多接二连三发生。张九龄不仅在科举上取得成功,也结识了改变命运的贵人。张九龄进士及第后返回广东老家,而凤阁舍人张说,刚好被贬广西,路过岭南,在韶州歇脚时,两人结识。张说是一等一的文章好手,善作诗制文。张说没有想到,偏远地区还有这样的天才,对张九龄很是欣赏。由于二人都姓张,张说把小后生当成自家孙辈,相谈甚欢。

不多久,张柬之等人拥护太子李显,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退位,复唐国号,张说也回到了长安,继续担任显职。张九龄也在此时选择回到长安,参加制举考试。张九龄已是少年成名、有人提携的优秀后辈,参加制举可谓手到擒来。考试结束,张九龄名列前茅,官任校书郎。

校书郎官品虽低,但由于身在中央,能接触各色典籍,任职要求高,被视为步入政坛的美差。张九龄有了好的开头,在唐人眼中,算是“未来可期”。此时,朝廷一片血雨腥风:中宗皇帝艰难复位,朝政却被韦皇后、武三思之流把持。皇太子李重俊不堪迫害,起兵诛杀武三思,却被韦后察觉,身败名裂。中宗连儿子都保不住,也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在试图保住权柄时,忽然去世,据说是被韦后毒杀。李氏子孙不允许一个野心和能力不称的阴谋家做第二个武则天,临淄王李隆基迅速起事,诛杀韦皇后,拥戴父亲李旦登基。登基不久,李旦干脆让位,让功名全盛的李隆基登基为帝,避免更大的冲突发生。

李隆基本是皇家的落拓子,身为李旦第三子的他,没什么继承大宝的优势。凭着野心、胆识和才干,李隆基踩着政敌的鲜血走上皇位。他不是纯粹的阴谋家,他想实现和太宗、高宗齐名的功业,那就不能光靠想,要好好选择人才。先天元年(712年)十一月,李隆基下诏要各地举荐突出的人才,参加制举考试。这些考试科目的名字都叫得非常大:“文经邦国”“道侔伊吕”,俨然是要选择日后的宰相。而张九龄的才华,又一次助力他出类拔萃。同年,张九龄中道侔伊吕科,授官左拾遗。官虽不大,但是作为皇帝的近臣,可以向皇帝上书言事。唐玄宗虽贵为皇帝,但朝廷高级官员的任命,却不为他本人所掌握。因此,这一批唐玄宗自己选择的官员,可以说是他打算寄托重任的未来要员,张九龄不仅前途可期,而且是进入了“快车道”。

张九龄敢于言事,是称职的左拾遗。不久,太平公主和其党羽被扫进历史垃圾堆,李隆基完全掌控了朝局,任命姚崇为紫微令(中书令)。姚崇自武周末年起就任宰相,为人贤明正直,三度掌权中枢,很得玄宗皇帝的信赖。但姚崇为人专断躁进,又爱听好话,身边便聚集了一些趋炎附势的人。这很影响姚崇的名誉和君臣间的关系,张九龄主动致信姚崇,提醒他注意远离这些人。这些人中,不少都有了官做。张九龄一看私下的沟通没有效果,干脆就用人问题向皇帝上书。这样的上书引起了姚崇的注意,张九龄觉得,要是再不抽身溜走,这位政坛老前辈可能就有所动作了。刚好,左拾遗任满四年,张九龄借着侍候老母的机会,离开了京城,回乡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