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章节:二,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人生也不是没有舒心坦荡的日子,接下来的六年里,国家太平无事,温庭筠一边寻找着工作和出人头地的机会,一边在祖国各地游山玩水。尽管自称太原并州人,可那是祖先温大雅、温彦博等人的起家之地,父辈们却是在东南立身的。东南吴中是温庭筠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的旧乡。二十岁出头离家,走过了蜀中、陇右、关洛的山山水水,最令他魂牵梦萦的,还是吴越的水榭、宫苑和温柔的吴女。回东南吧,那里有家有田,可以安抚安抚在长安受惊的灵魂。

从长安出发,一路东行,至洛阳而南折,又由汴梁之间向扬州而去。

他听说,写“粒粒皆辛苦”的李绅正在扬州做节度使。温庭筠打算到他那里碰碰运气。刚到扬州,温庭筠就写了一封情感真挚的信,信中大谈李绅的好,为了表示亲近,温庭筠翻出了多年前和李绅见面的旧事——尽管李绅应当不太记得那个来访的小朋友了。信入使府,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温庭筠不想再等,干脆返乡。

池塘白鹭翩翩飞起,柳下荷花随风摇摆,江南的生活是如此安逸,可以吹散长安的喧嚣,抚慰那颗敏感又受伤的心灵。难得的轻松时光过后,温庭筠还喜获一子。生活似乎翻开了新的一页,温庭筠也重新振作了精神,决定北返长安。温家产业不少,在长安郊外,还有一座庄园。既可住,又可耕,生活是有着落的。等抵达长安,已经是会昌三年(843年)的夏末。

新的旅程开启,温庭筠决定观望一段时间。用这些时间了解时事,结交朋友,对于将来一定大有帮助。温庭筠的别墅在鄠县,不是特别豪华,但风景清幽、田园淡雅。驸马都尉杜悰的别墅也在附近,二人偶有往来。“泮水思芹味,琅琊得稻租。”如果你去拜访温庭筠,他大概是在溪边挖野菜,在小土丘上看人耕作,生活节奏很慢。

慢节奏的郊居生活掩盖不了鱼跃龙门的心。会昌一朝,君主贤明,大臣忠良,朝廷上下气象一新,国势颇有起色。温庭筠觉得,这种时候正应报效国家。然而,此时李德裕当政,自己的姐夫姚勖又是李德裕的好朋友。温庭筠那些绯闻,宰相早已知道了吧。哪里敢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就自己这个品行,一定会被首先刷掉。温庭筠只好蛰伏起来。当皇帝游猎的车驾路过鄠县时,他只能待在别墅里想象明君的风采,与机会擦肩而过。

唐武宗虽然英明,但酷爱长生之术,不久因服食丹药太多,一命呜呼。长期装疯的皇叔李忱即位,改元大中。一朝天子一朝臣,科举考试又张罗了起来。温庭筠此时并不在长安,他到潭州去拜访裴休了。二人都是佛教爱好者,早在十多年前,就因名僧宗密结缘。裴休在湖南颇有政绩,前途一片光明,今后升官入朝,也许能拉温庭筠一把。正与老友游宴时,温庭筠接到朝廷组织科举的消息,非常振奋。赶忙告别老朋友,转身就往长安赶。昔年的京兆第二,今天要扬眉吐气了!

唐人在科举时,喜欢投谒、行卷,写一篇天花乱坠的文章,附上曾经的作品,投送朝中显贵,希望当朝有识之士在科举中多多提携。温庭筠深谙这一社会规则,回长安第一件事,就是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封敖投信。封敖早已知道温庭筠的文名,温庭筠心想,这还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吗?没想到,封敖选拔了不少当时的名士,可名士之中,偏偏就没有温庭筠。

温庭筠没有灰心,大中四年(850年),又是一次科举,而这一次的负责人,正是老友裴休。遗憾的是,看似天时地利人和,榜上却没有温庭筠的大名。温庭筠有些失望,几年以后,他给裴休写信,信中对此颇为疑惑不解:“既而哲匠司文,至公当柄。犹困龙门之浪,不逢莺谷之春。”

温庭筠感到疑惑,但仍然坚持考试。大中七年(853年)春,温庭筠又迎来一次考试机会,他从前一年就开始用心准备。他先是给裴休、封敖、杜牧等人写信、献文章,希望这些新老朋友、文坛前辈多多帮衬自己。杜牧是文坛领袖,辞藻大家,自不必说;而老朋友裴休,本人文采奕世,前次执掌选举,如今官拜宰相,更是能左右局势的人。温庭筠接连上书两封,一封希望能获得裴休的再度举荐,另一封则大吐这些年来的苦水:“直视孤危,横相陵阻,绝飞驰之路,塞饮啄之涂。射血有冤,叫天无路……”叫天无路,那就继续叫吧。天门不开,也并不是有人作梗,多少还是和温庭筠自己的行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