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地下传教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章节:地下传教,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1811年和1812年的整整两年里,马礼逊都在急切地盼望伦敦传教会派更多的传教士来中国,帮助他共同完成“神圣的事业”。而教会对此十分苦恼,偌大个英伦三岛,要找到一个既懂一点中文、又愿意去海外冒险的传教士,真是比沙里淘金还难呀。因而在马礼逊每每翘首等到的回信里,教会的司库约瑟·哈德凯斯尔和书记约翰·伯德或是用“我们再一次把你交托给上帝,求主帮助你能够完成你的伟大事业”之类的话安慰他,或是传达耶稣“你们要到普天下去,将福音传播给万民,我就与你们同在”的命令,根本没有令人鼓舞的音讯。

到了后来,解释、安抚和许诺等等都被省略了,变成这样一句加剧他头痛的话:

亲爱的兄弟,向前进吧!

让马礼逊稍感宽慰的是,他的中文水平提高很快,已过了书写和会话难关,开始涉猎一些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了。在给一个同学的信中,他用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语气说:

每个人都惊讶,我在短短的两三年内,竟然能够书写中文,也能用官话和当地土话与中国官员谈判。结果是,有三个在商行供职的英国人要求跟我学中文,今年一个夏天,我成了他们正式的中文老师。此外,还有一位已在中国生活20多年的英国人也来一起学习,每天练习两小时。另有一个荷兰年轻人整天都在跟我学。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语言的优势转化为实用的工具,让它为传教服务,结出成片的果子来。马礼逊知道,眼下大洋彼岸的教会对此鞭长莫及,根本无能为力;他做的是拓荒的圣工,走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上帝啊,我恳求你帮助我,让我能看到异教徒们归顺,让我能推动主的圣工”,他在日记中这样祈祷。

马礼逊同他的中国助手一起翻译《圣经》,第一部中文圣经全译本《神天圣书》于1823年出版,史称马礼逊译本。马礼逊只好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他渐渐发现,仅靠一个人在礼拜天念几段圣经中文译稿给商行里的杂役、佣人听,影响微乎其微;单枪匹马传教,有效、可靠,而且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翻译的圣经教义印刷出来,用文字这个载体传播给广大的中国人。于是,在澳门,他试着刻印了一部分已经译好的《四福音书》,托容三德带到广州散发,不料书在经过海关时被查出,人也被扣留。所幸容三德是个头脑灵活的生意人,使了800两银圆私了此事,才保住了性命。从这件事情汲取了教训,容三德远远地躲开了马礼逊这个“危险人物”。

马礼逊没有泄气,他又在广州找到了一个印刷作坊,以便就近印刷圣经,坊主就是蔡兴的哥哥蔡高。蔡高不喜读书,且脾气暴躁,却是个手艺高巧的刻工,虽然干这种事要冒被官府杀头的风险,但是有兄弟介绍,这个洋主顾又愿出高价钱,于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了。首次把《使徒行传》刻印了1000册,根据合约,如果原来的木刻字模完好,将继续印刷15000册,所需费用共521元;另外,还加印了一部分传教单张和一本名为《教义问答》的小册子。

他给伦敦教会寄送了三本《使徒行传》样书,并在附信中感慨道:“在年满29岁时能够出版中文版圣经的一部分,对我来说充满了喜悦和感恩……四年以前,我根本没有想到今天能有这微小的成效。”

如何散发这些小册子,是个问题。马礼逊的日记里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看得出来,为了使这些小册子能够传到他所信任的人手里,同时又不被官府察觉,他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蔡兴的一个朋友托他索阅我出版的几本书”,“广州城内有一个巡警因读了我写的劝世文而变成了一个好人,他是从他的亲戚家看到书的”,“我到一个庙里送给一位道士我译的《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他接受了这些书并向我道谢”,“今天我送一本《使徒行传》给一个山西省来的中国商人”,“有一位天主教徒来索取《四福音书》和其他印刷品,我劝他要祷告上帝赐福给他”。这些简短的字句中透露出马礼逊对文字传教的热情和普渡众人的愿望,他相信:“书籍虽然是无声的,但其效果却是最有力量的。”

1812年早春,一本用廉价的马粪纸印刷、记载救世主耶稣故事的小册子,开始在中国唯一的通商城市广州及周边地区流传,吸引好奇的人们的注意。这是中文《圣经》在中国传播之始。到年底,圣诞节的前一天,马礼逊才从教会来信中得知,寄去的样书也在伦敦引起了轰动。教会告诉他说:

你寄来的《使徒行传》中文版的样本,使这里的英国基督徒们大开眼界。他们亲眼看见了中国的方块字,认为这是东方的珍品。这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致,他们甚盼这部书中之书能够在被全部译成中文后,在占人类人口最大一部分的人群中广泛流传。

我们也特别高兴看到,中国的印刷术已有改进,中国的木刻版也可以印刷成千上万册书了,在中国花费最低的人工就能大量地印刷圣经了。我们希望你继续努力,设想出一些有效的方法,使中文版圣经能够在中国广泛地流传。

“有效的办法”是什么,马礼逊这会儿还没有想出来,不过他得到了一连串的好消息:在伦敦的大英圣书公会决定捐助500英镑(这可是一大笔钱),用以推进把圣经全部译成中文这一重要目标的进程。另外,伦敦传教会已物色到一位名叫威廉·米怜(WilliamMilne)的神学院毕业生,这位牧师已在9月份带了新婚妻子从英国登船,前往中国担任他的助手。

还有,他雇用的中国推销员报告说,已经将刚刚印好的一批《路加福音》《保罗书信》和《使徒行传》的修订版,一部分以最低价格出售给了附近的村民,一部分则按照他的要求运送到了邻近的福建省,免费散发给当地人。

在这一天,好消息似乎俯拾即是。秋天时出生的女儿丽贝卡已经100天,金发碧眼,活泼可爱,妻子玛丽产后健康大有改善,她的神经性疾病反而有了好转的迹象。

新聘请的专门教孔夫子书的高先生——一个年约45岁的塾师来见面,其人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看起来可以胜任“帮助我校正和润色我所翻译的圣经经文的重要助手”。原来的中文老师蔡兴仍被留下来,在他看来,这个30出头的年轻人虽然总在工钱上讨价还价,而且不诚实,但他写得一手好字,“印刷工作急需字写得好的匠人,以便制造工整美观的木刻字模”。

举行晚祷时,两个中国家佣磕磕巴巴念了他所写的劝世文的片段,最后一起祷告后才离去。这好像又是一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