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历史军事 >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最后时光(2)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章节:最后时光(2),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他的儿子马儒翰一直在他身边跟他学中文,1830年这年虽然才16岁,但已被一家英商聘为译员了。这一年,应马礼逊的请求,美国教会派来的首批传教士到达广州,寄住在一个热心的基督徒奥立芬开设的美国商行里,其中一个叫裨治文,后来成为英文《中国丛报》的主编;一个叫雅裨里,由美国之友传教会派到广州来担任海员的牧师。同时,三个分别来自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此时也已进入中国,他们是由中国天主教徒引路秘密潜入内地的。此外,后来在鸦片战争中充当英国军队向导的普鲁士籍传教士郭实腊也开始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活动。

1832年9月,马礼逊向欧洲、美国和其他地区的教会发去一封总结基督教在中国开教25年的报告书,称中国差会成立以来,共施洗10人入教,列出了一份“如今在中国差会的同工”名单,有:“马礼逊,属伦敦传教会,工作地点在中国;麦都思,伦敦传教会,在爪哇;萨穆尔吉德,伦敦传教会,病中,在英国;亚伯汤姆林,伦敦传教会,在马六甲英华书院;戴尔,伦敦传教会,在槟榔屿;郭实腊,荷兰传教会,在旅行;裨治文,美国公理会,在中国广州;雅裨理,美国归正会,在暹罗;梁发,中国人,被按立为传道人,伦敦传教会,在中国;丘安,中国人,伦敦传教会,印刷工人,在中国;李兴,中国人,梁发的助手。”

1833年底,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专利权,新成立专门从事管理对华贸易的机构,并任命律劳卑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随着澳门东印度公司垄断中国的贸易权被终止,马礼逊再次失业了。不过,他有信心得到英国政府的任命,为新上任的商务监督做译员,“这项工作只有我有资格去做,没有任何一个英国人能够担当这项任务。如果英国政府要物色一位译员,一定不会去找别人,只有找那位编纂《英华字典》的人,也即非马礼逊所属”。

果不出他所料,次年夏天律劳卑爵士到达澳门后,即宣布马礼逊为中文秘书和翻译官,官衔为副领事,年薪1300英镑。“你必须知道,你的爹爹是英国国王的臣仆了,英王威廉是我的主人了”,他兴奋地告诉他的儿子。也许是觉得上面的话过于露骨,他又补充道:“无论如何,我还有一位比英国国王更大的主人,就是我主耶稣。”

随律劳卑去广州之前,马礼逊已带病多日,船到虎门后,因故不能前行,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在露天甲板上过了一夜,那晚先是非常炎热,接着又下了一场暴雨,再加上去广州与中国官府的谈判使他深感忧虑,这些无疑都加速了他走向生命尽头。律劳卑虽是由英王授命的首任驻华商务监督,但朝廷并不欢迎他到广州来:而律劳卑则拒绝按照老规矩,即通过中国行商转呈公文,执意要直接与两广总督谈判,由此而形成僵局。

位于澳门东印度公司墓地的马礼逊墓。7月28日,马礼逊一行人带着律劳卑的公函前往总督府,在那里逗留到黄昏,无功而返,他觉得已无法走路,于是叫了一顶轿子坐回了家。晚上8点多,他写下了最后一则日记:“今天又度过了疲劳的一天,我方与中方又争论了一整天,仍旧不能达成协议。我的身体仍非常虚弱”。

三天后(道光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在与病痛进行争斗后,马礼逊在高烧中离开人世。他的遗体被送到东印度公司在澳门的墓地,由一个在广州海员中传教的美国牧师主持了简朴的葬礼。

马礼逊在病危时并未对自己的死表示遗憾,反而为能马上见到上帝而感到宽慰。的确,他在生前已亲见其完成的译稿出版,大量地散发给中国人,并预见到对陆续来华的外国人产生影响——历史上第一本全文译出的中文圣经《神天圣书》问世不久,当大批传教士随着炮舰在中国的沿海登陆后,这部厚书成了他们的随身必带品,用来随时随地向中国人传播基督教义。而令接踵而至的商人、旅行者、外交官和新闻记者对马礼逊心存深深感激之情的,还有他花费了二十多年心血编纂而成的《英华字典》。这部字典共六巨册,4595页,仅东印度公司付出的印制费就高达12000英镑。

“我们有一所屋子不是用手建造的,而是在天上得到永生”;“上帝所爱之人将一直睡到那复活的日子”。这是马礼逊临终前的祈祷词。他的话应验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