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传记回忆 >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第11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10)

书籍名:《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作者:冯昭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章节:第11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10),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11月18日,在长女遗憾缺席下,梁实秋安葬于台北郊区的北海墓园。第二年,梁文蔷与兄姊商量后,将一件父亲的旧上衣、染有母亲血迹的纸巾、一缕父亲留了多年的母亲的头发以及一张父母合照,端端正正埋入槐园,并换上父母合葬的墓碑。

梁文茜抱憾回到北京,但此事引起台湾社会广大反应,立法委员赵少康批评政府鸵鸟心态,违背法律本质与正义,应对大陆居民奔丧问题审慎考量。一年后,梁实秋忌日当天,台湾政府终于公布"大陆同胞来台奔丧办法"。

另一方面,1980年才与分别三十一年父亲重聚的梁文骐,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又在短短八年后送走父亲,11月13日,梁文骐在报上发表《我所知道的父亲》纪念文,文末提到,他父亲是在"完全中断输氧的五分钟里"死亡的,引发梁实秋是否因为缺氧死亡的争议。

中心诊所主治医师黄大为虽解释,梁实秋是因为心肌梗塞合并心因性休克,引起呼吸不畅,并非没有给予充足氧气,但韩菁清和梁文骐不能接受,向台北地方法院控告中心诊所涉嫌业务过失致死。

不过医疗官司谈何容易,进入诉讼后,连当初支持他打官司的少数全程在场的证人丘彦明也打了退堂鼓,还是法官以将拘提警告才出庭作证,这场诉讼自然胜算不高,半年后宣判,中心诊所院长和医师无罪。

"铁肩担道义、棘手写文章"是梁实秋极爱的一句诗,前半生作为文学批评家,乃至于时论家,梁实秋无疑用身体履行了如斯理念。只是到了台湾后,梁实秋毅然拋开了宦途与文学批评的路向,将精力贯彻在翻译与散文创作上,其中变革不可说是不大。

强调古典主义的清明,反对浪漫主义的冲动,以及质疑革命文学、普罗文学的局限性,是梁实秋在文学理论上的重要主张,乃至于参与各项论战时的立论依据。他的故去,也因此被台湾文坛视为"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文学创作上,梁实秋多次提倡白话文也必需用字简洁,避免夹缠不清,为了克服这些不足,还是必需到唐宋八大家等这些"古书里去讨教训",也就是酌取文言之长,摒弃西化之短,至于翻译,仍需一扫硬译的弊病;由文学角度推敲杜诗的用词、达情,则是梁实秋终其一生的"享受"。

但是从梁实秋早年的文学倾向,乃至于晚年轰轰烈烈的恋爱记录来看,他在本性上却又是个热情奔放如火、我行我素的知识分子,长年寄情文艺,强调简约克制,恐怕还是因为长期以来内外各种因素对他个人的制约,才使得梁实秋的本性与行为上出现如许的割离;梁实秋晚年在大批散文中展现的隽永与幽默,或许才是他观遍人生后,自然而然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