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传记回忆 >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第14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3)

书籍名:《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作者:冯昭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章节:第14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3),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婚后钱穆并未忘记学术,《先秦诸子系年》由香港大学再版,《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及大学问节本》、《中国学术史论集》也陆续出版。新婚这一年,钱穆为新亚书院争取到美国方面每年两万五千美元的补助,解除新亚的经济危机。注重英语教学与文化的香港大学,也在同年颁给钱穆名誉博士学位。

从新亚书院迈向创设中文大学

但从1959年开始,随着政治情势紧绷,中国大陆对钱穆展开批判,质疑他所着著《国史大纲》充满唯心主义与传统思想,批评钱穆是个文化掮客,继而批判钱穆保守反动。但事实上,钱穆除了全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外,对台湾国民政府的政治作为并不太关心,也并未热心参与或发表意见。

1960年1月,时任新亚书院校长的钱穆,应美国耶鲁大学东方学系邀请讲学半年,并获耶鲁大学颁赠名誉博士学位。一生未上大学的钱穆,不愿浮夸穿戴礼服方帽,在颁赠典礼上依旧穿著普通衣服出席,以强调他是以普通人的身分接受荣誉学位的头衔而已。钱穆在美国讲中国史,依旧力主历史须以人为重心的观点,强调没有人就没有历史,即使没有具体功绩也能因为人格的优越让颜渊、伯夷、叔齐等人物在历史中留名。

钱穆在耶鲁讲学期间并赴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考察,又赴英国牛津、剑桥、伦敦等大学参观,新亚书院也在当年添设物理化学系。

不过为了大批在香港攻读中文的中学学生升学需要,香港政府决定在主要提供英国学生就读的香港大学外,合并由美国人支持的崇基、新亚、联合三家书院,催生一所新大学,为钱穆办校带来新变化。

钱穆等人为在香港发扬中国文化,希望设立有别于香港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学,加上创校初期收容流亡学生的意义不再,还必需考量学生的学历承认问题,因此积极呼应英国政府的主张,倡议重新组织各个流亡学校,另创新校,这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也因此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教务筹设委员会成员之一。

取名又成了创校难题,校名争议难下,有人主张"九龙大学",也有人认为"中山大学"为佳,钱穆提议,在香港这个特殊地区,使用"中文"作为新大学名称,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并符合筹设时英文直译的背景,终将名称定案。也由于钱穆坚持国家民族立场,向英国政府极力争取,中文大学首任校长由中国人李卓敏出任。

但中文大学成立后,钱穆称需要时间进行学术研究,露出倦勤迹象。另一方面,中文大学呈现集中发展的方向,成员背景复杂,各有办校理念等问题浮现,与钱穆主张应联合书院成立大学组织的想法相左,一时引发议论,钱穆多次请辞不成,只好向新亚请长假表态。办校纷扰未决,钱穆又为解决视力模糊问题,动了白内障手术,可谓多事之秋。

1965年夏天,新加坡南洋大学拟聘钱穆为校长,但遭婉拒。当年6月,钱穆正式辞去"新亚书院"校长之职,结束在香港办学16年的生涯。当时香港人士多不解,钱穆为何将一手开创的学校奉送中文大学,对于纷扰钱穆淡然以对,只说自己刚好能有时间以学术自娱。

赴吉隆坡马来西亚大学讲学一年后,钱穆迁居台湾,结束香港客居生涯。在这段兵荒马乱的时间里,被胡适称为"不脱理学家习气"的钱穆完成了他晚年大作《朱子新学案》  。

一代鸿儒离港赴台

离开一手创办的新亚,钱穆以著书读书为主,执教为副业,盼尽速完成朱熹的学术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学术有所贡献。中国文化应以人与人文主义为核心,以道德为基础的理念,成为钱穆的治学大纲。

北大讲学奠定钱穆的学术地位,多年讲授中国通史深获肯定,抗战期间出版《国史大纲》,从政治制度着手,继而推及学术思想与社会经济的撰写方式,开通史写作之先河,并被国民政府列为部用大学用书数十年。

此外,钱穆关于重建国家必先复兴文化,让民众认识历史的主张,成为蒋介石等国民政府在台官员的基本信条。是以钱穆虽然人在香江,在台湾有名重士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