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传记回忆 >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第15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4)

书籍名:《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作者:冯昭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章节:第15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4),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1966年文化大革命,让身在海岛一隅的蒋介石兴起对抗的念头,发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隔海别苗头。为将台湾建设成国际汉学的中心,蒋介石礼贤下士,力邀散居海外的大师级人物返台,钱穆称许此举是"自辛亥以来最大的一件事",自己也成为蒋介石极力敦请的对象。除钱穆之外,在美国的林语堂,侨居巴西的张大千,也是指针性人物。

一边有蒋介石的盛情邀请,加上香港情势丕变,形成新一波难民潮,左派抗争不断,政局不稳,刚发表《四书道贯》,被视为一代儒宗的钱穆先于1967年5月应中大新亚书院学生之请,返港演讲"五四运动",8月决定赴台定居,10月,七十三岁的钱穆偕夫人胡美琦迁居台北,终老于此。

在台期间,钱穆与蒋介石的关系融洽与否,至今仍众说纷纭。

1949年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之际,钱穆是主张蒋介石应下野的人士之一。日后,蒋介石却对钱穆礼遇有加,甚至公开说,或许钱穆等人当时所言,"对国事是有利的";为表达对钱穆的敬重,蒋介石在面见钱穆时,特别将中山装改为一袭长袍;钱穆对朱熹与王阳明学说的专精,与崇尚王阳明的蒋介石更是一拍即合。

移居台湾之初,钱穆先住进台北市区的"自由之家",继租居于台北金山街,在蒋介石的高度礼遇下,国民政府拨出位于台北外双溪东吴大学旁的土地,并拨公款建屋,供钱穆夫妇居住。这栋雅致的别墅式两层楼房,正是大名鼎鼎的"素书楼"。故宫博物院特聘他为研究员,不仅让钱穆免于为生活发愁,亦得以遍览四库全书等重要典籍,安心创作。

盛情难却下,钱穆又应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校长张其昀  之邀,于历史研究所执教并出任所长。较钱穆早年余来台的林语堂,住在阳明山上文化大学附近,与钱穆住得近,原本并无深交、作风一中一西的两人从此往来频繁,成为莫逆,英文造诣深厚的林语堂甚至说,看过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让他决定从此改用中文著作。

1968年,时年七十四岁的钱穆与郭廷以等人,膺选为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这是国民政府对各领域研究者提供的最高学术荣耀。

其实以钱穆的分量,早在1948年,胡适主持首任中研院人文组院士选拔时,就该被提及;但钱穆与胡适、傅斯年等的治学途径与西化理念截然不同,他的史观与治学方法更不能被主张以西方科学治史的傅斯年接受,傅斯年曾嘴硬地说,从不看钱穆的文章。不仅1948年的院士提名钱穆连边都没沾上,1945年北大复校时,随国民政府西迁大后方的教授群唯独钱穆未获续聘,之后钱穆长期停留香港办学,自然也不会被提名。

1958年4月,胡适赴台接任中研院长,不少钱穆的学生质疑中研院院士独缺钱穆,欠缺代表性,不过双方歧见已深,门户之争的结果,钱穆还是无缘被提名。钱穆一度动意气,1966年,虽有多名资深院士主张提名钱穆,但他断然拒绝,钱穆反问,早在1948年,中研院就提名八十多名院士,他难道不该入列?虽然弟子们反复劝说,直到两年后钱穆才愿意接受提名,并随即获得全票通过。

素书楼讲学、著作等身

之所以选择落脚外双溪,钱穆表示,住在外双溪故宫博物院附近,可以就近利用故宫图书馆,看到世界最丰富、珍贵的善本书。此外,将重心放在学术著作的钱穆,婉拒许多大学的讲学邀约,避免舟车劳顿,专心著述  。但钱穆以鸿儒的身分,依旧推辞不掉四处的短期演讲与讲座,以宣扬历史理念。

"素书楼"之名源于钱穆无锡七房桥五世同堂故居中第二大厅的名称,先人取名来源已不可考,钱穆尝自解,或脱衍自《中庸》所记,"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胡美琦指出,钱穆年幼患伤寒,又服错药,性命怠危,全赖母亲日夜陪他在故居"素书堂"养病而得痊愈,钱穆为纪念母亲生养之恩,因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