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第九章 创业研究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章节:第九章 创业研究,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第一节  中国创业研究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迁,中国经历了四波创业浪潮,目前正处于第五波创业浪潮之中。在此过程中,创业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一般而言,可以将创业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商业目的的创业活动,另一类是公益创业和社会创业。当前,中国的创业研究主要是基于商业目的的创业活动研究。实践是理论之源,相应于五次创业浪潮,中国创业研究历程也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949—1978年的计划经济创业研究阶段,1978—1992年的草根为主创业研究阶段,1992—2000年的精英为主创业研究阶段,2000—2014年的互联网创业研究阶段,2014年至今的大众创业研究阶段。不同的创业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拥有不同的创业特征,学界也对之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一  计划经济创业研究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逐步取消的态度。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仅占1%;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为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个体商业和农民零售业仅占2.1%[1]。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基于当时的情况,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为集中特征的创业活动较多,创业的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中国知网以“创业”为篇名检索发现,此阶段创业研究论文较少,仅有78篇,年均发文量不足3篇,主要聚焦于国民经济通过艰苦创业实现从无到有的历程简介和经验总结,尤其体现在对“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的宣传和提炼方面,比如“农业学大寨”实现农业机械化[2],“工业学大庆”实现工业化[3](见表9—1)。可见,此阶段的创业活动以扎实苦干、宣传号召为主,学界在创业理论研究方面几乎为空白,主要集中于对创业历程、创业经验、“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的研究,且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等定性分析为主。当然,这与当时的学术研究不够活跃也有很大关系。

表9—1  计划经济创业阶段的创业研究概况



二  草根为主创业研究阶段:1978—1992年


改革开放后,随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政治上尤其是在法律上合法地位的先后确立,以及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的相继出台,中国缓慢进入了逐渐认可“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创业时代。这一阶段,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土地,踊跃务工、经商,经营运输、建筑、服务等行业,逐渐形成以能人经商、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民创办乡镇企业、城镇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得以发展为特征的“草根为主创业”浪潮。

在草根为主创业阶段,学界的创业研究有所增加。在中国知网以“创业”为篇名检索发现,此阶段创业研究论文达653篇,年均发文量4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2篇,主要聚焦于个体户[4]、私营经济[5]和乡镇企业[6]的研究(见表9—2)。此阶段,一些学者对“草根创业”的行为特征、现状问题、政策建议等进行了分析。但相应的创业理论研究十分欠缺,主要以创业经验[7]和创业精神[8]等创业者特质研究为主,且研究方法仍主要以经验总结等定性分析为主。

表9—2  草根为主创业阶段的创业研究概况



三  精英为主创业研究阶段:1992—2000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此后,非公有制经济从“必要补充”变成了“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和巩固。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激发了人们跳出体制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热情。在此背景下,不少体制内的精英人群(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下海经商,开创了中国以精英创业为主要特征的创业浪潮。

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该阶段学界的创业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中国知网以“创业”为篇名检索发现,此阶段创业研究论文达5709篇,年均发文量71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59篇,主要聚焦于创业投资[9]、二次创业、企业家精神、创业过程等领域研究(见表9—3)。其中,在创业投资研究方面,主要关注风险控制[10]、投资模式[11]、体制机制建设[12]、政府作用[13]、国外经验借鉴[14]等。此外,针对一次创业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提出了“二次创业”概念,一些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15]。还有不少研究聚焦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16]。此阶段的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和简单的统计分析为主。值得指出的是,此阶段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都资助了创业研究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立项5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科基金立项1项,这些国家基金项目也主要聚焦于企业家精神、二次创业和创业投资等领域研究(见表9—4)。

表9—3  精英为主创业阶段的创业研究概况

表9—4  精英为主创业阶段国家基金立项资助创业研究一览



四  互联网创业研究阶段:2000—2014年


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让中国人民解决了生存发展问题,那么科学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产及生活方式。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风险投资的发展,以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特征的创业掀起了中国又一波创业浪潮。这期间,百度、阿里巴巴、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京东等企业成立并成长,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互联网创业阶段,创业研究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创业研究文献数量持续增加。在中国知网以“创业”为篇名检索发现,此阶段创业研究论文达49385篇,年均发文量352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565篇(见表9—5)。在创业理论方面,学界不仅吸收借鉴国外的创业理论,也不断探索和构建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框架。创业研究方法论不断推陈出新,逐步从以概念探讨、经验总结为主的定性分析转向计量检验、实证分析为主的定量分析。在分析层次方面,不仅关注个体和企业微观层面的创业,还涉及产业中观层面以及区域、国家、社会宏观层面的创业。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全球创业研究协会的成员,参与了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自2002年开始以全球视角研究中国创业问题,目前已连续多年发布关注中国创业态势、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等内容的GEM中国报告。在研究主题方面,随着创业研究体系的探索性构建,研究主题不断丰富,主要聚焦于创业教育、创业机会、创业环境、创业绩效、创业能力、创业过程、创业团队、创业动机、大学生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领域。此阶段,国家基金对创业研究项目立项逐渐增多。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08项(含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科基金立项111项(含重点项目4项)。

表9—5  互联网创业阶段的创业研究概况



五  大众创业研究阶段:2014年至今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从企业登记、孵化器、风险投资、融资、税收等多个方面出台了诸多鼓励政策,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8年,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渐形成新的创业浪潮。

在大众创业阶段,中国迎来了创业的春天,学界也迎来了创业研究的春天。此阶段创业研究文献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中国知网以“创业”为篇名检索发现,截至2018年年底创业研究论文达40852篇,年均发文量1021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717篇(见表9—6)。该阶段年均发文量接近前三个阶段发文总量的2倍,接近互联网创业阶段年均发文量的3倍。在理论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中国情境下创业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方面,除了对创业过程和机制的计量检验分析,还出现了对创业政策[17]的定量评估研究。从研究主题看,主要聚焦于大众创业、创业商业模式、创业服务体系、众创空间、创业社会关系网络、创业生态系统、创业政策等领域。此阶段,国家基金对创业研究项目立项明显增多,年均立项数显著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社科基金立项81项(含重点项目8项),年均立项数20项;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自科基金立项56项(含重点项目2项),年均立项数19项。此阶段国家基金年均立项数是“互联网创业阶段”的2倍有余。

表9—6  大众创业阶段的创业研究概况



六  创业研究五个阶段的总体特征


通过对中国创业研究历程的梳理可以发现,虽然各阶段创业特征相异、创业研究主题相对多元,但从其中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中国创业研究主题的变迁。

在计划经济创业阶段和草根为主创业阶段,创业研究主要关注创业者特质研究,即怎样才能成为创业者。在精英为主创业阶段,创业研究主要关注创业过程及要素研究,即怎样才能创办新企业。在互联网创业阶段和大众创业阶段,创业研究主要关注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活动及其内在联系、创业企业成长路径研究,即什么才是创业过程的内在机理。此外,创业研究主题还呈现从个体创业延伸至公司创业;从创业活动本身扩展至创业活动环境;从宏观层面关注创业经济功能转换到微观层面提炼创业规律。

总体而言,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创业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创业研究已经从简单描述创业过程逐渐发展到深入揭示创业过程的内在机理,更加重视创业现象的研究[18],但机会识别与开发和创业企业生成一直是创业研究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