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第六节 尚未完成的改革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章节:第六节 尚未完成的改革,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一  二元经济体制尚未得到消除,城镇化水平仍然落后于所处的发展阶段


城乡二元体制最终会走向一元,这时,会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大市场,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会体现在发展水平上,但不会表现在政策层面上。当户籍制度仍然存在,城乡收入存在显著差距,人口还无法自由流动时,那就意味着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建成。

城乡一体化没有实现的直接原因是:城镇没有降低门槛接纳农村的劳动者,而农村的小土地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制约了农村劳动者摆脱土地的步伐。城乡分割意味着中国的资源禀赋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实际生产水平是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的。当中国面对经济持续减速时,会倒逼着各级政府去突破这个分割。城乡分割状态的长期维系,使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面临困境:由于大量的青少年和儿童在农村成长与接受教育,不仅教育质量低于城镇同伴,这些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儿童,还在学前阶段和青少年阶段,缺少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他们的智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成为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镇同伴接受了高等教育,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接受了中等教育,那么,人力资本的不平等成为未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Heckman及其团队在一系列实验数据中,都证实了这个事实: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更高[34]。



二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目标,仍在探索的过程中


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市人口占比只有17%,到2018年,已经接近60%,从绝对数量上看,从1亿人持续增长到超过8亿人。大城市是厚市场,产业集聚度高,分工链条长,交通便利,知识信息传播迅速,是创新和增长的源泉和动力[35]。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一直在稳定增长,但地区间城市人口增长是不平衡的。东部沿海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得更为迅速,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了巨大的城市群,不仅是重要的人口流入地,发展水平也远超过了其他地区。通过进一步发展大城市而实现高质量的增长,是中国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开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鼓励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能突破城镇的门槛,在城市永久定居下来。这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还能改变这些农民工家庭的生活模式:农民工由候鸟式的流动者转变为城镇的永久定居者,家庭团圆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模式会与城镇本地人口家庭趋同,父母会提高对孩子的教育预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这会为中国的未来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

一些地方已经认识到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大城市开始转变人口政策,积极吸引外来人口定居。但这些措施主要是瞄准受教育程度高的大学毕业生,对农民工的落户还缺少积极性。一些超大型城市也出台了各种“积分落户”政策,但门槛很高,主要是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农民工很难从这些政策中受益。



三  劳动力流动,可能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


中国在改革初期,已经存在区域经济不平衡,劳动力市场发育后,东南沿海地区便吸引了内地和边境省份的劳动力流入。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充分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增长速度高,拉大了与中西部的差距。近年来,当中西部地区开始感受到劳动力短缺时,他们开始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将劳动力留在本地。然而,在边境省份,由于陆地运输成本高,他们甚至无法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本地区。在劳动力迁移版图上,这里仍然是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也促使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减少和人才流失,使一些边境省份甚至发出了“边疆安全”的警告。



四  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完成


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9600美元,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然而,当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只有59.6%,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更低,只有43.4%,这样的城乡人口分布状态,低于相当发展阶段的国家,也是没有效率的:大量农民工像候鸟式流动,不仅是一种巨大的交通成本,还意味着家庭福利的牺牲。父母与孩子分离,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低下,提醒着改革任务远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