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科普学习 >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

作者:路风

类别:《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属于科普学习作品

最后更新:2023-09-05 03:07:07

最新章节:

动作:↓↓↓直达底部↓↓↓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于2003—2006年完成的五篇调研报告,涉及汽车、大飞机、柴油发动机、通信标准、VCD/DVD五个工业领域。书中记录了中国工业在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走向自主创新的轨迹,以及围绕着这个转变所发生的政策辩论。作者以有关创新的国际主流理论为框架并以中国的实践为经验证据,有力论证了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工业为什么一定要自主创新以及如何自主创新。作者提出,对于赶超国家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企业层次上的战略远见和国家层次上的政治决心具有决定性作用。书中的报告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业界、广大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并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较大影响,为中国已经取得共识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证案例。本书于2006年初版,距今已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但本书书名所体现的主题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反映中国的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方向——走向自主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个主题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所以本书的再版可以使民族的记忆历久弥新,并时时提醒我们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正确的。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txt下载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笔趣阁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最新章节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免费阅读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在线阅读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全文阅读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小说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路风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全文阅读

再版前言
序言一
序言二 秦海[1]
理解“自主创新”
“走向自主创新”的历程
有关自主创新的理论主题
致谢
第一篇 走向自主创新: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
导言
第一章 中国汽车工业陷入合资模式的轨迹
1.2 后20年:为什么合资之路不可逆转?
1.3 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市场裂变
第二章 “以市场换技术”的陷阱:为什么合资不导致技术扩散和能力成长?
2.1 产品开发是汽车工业技术结构的首要环节
2.2 昂贵的产品开发能力是后进者所面临的主要瓶颈
2.3 产品开发是获得知识产权的核心环节
2.4 不发展自主产品开发能力的代价是什么?
第三章 中国汽车工业进行自主产品开发的案例
3.2 吉利造车
3.3 “黑马”奇瑞
第四章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关键变量:自主产品开发
4.2 使引进的技术产生扩散效应的关键变量
4.3 自主开发对于工业竞争力的意义
4.4 本土技术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五章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化:从战略失误到编造神话
5.2 编造神话的动机是推卸责任
5.3 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勇气、信心和进取精神
第六章 结论: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
6.2 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自主开发只能靠“两条腿走路”
6.3 果断地转变国家政策的原则和重点,动员所有的政策手段支持自主开发
6.4 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汽车工业是能够成长起来的
第二篇 技术依赖和自主开发的不同命运
导言
第一章 面对技术变化的无奈:威孚从引进技术走向自残的合资道路
1.2 技术变化对中国油泵油嘴工业的挑战
1.3 威孚:从引进技术走向合资
第二章 面对技术变化的奋起:无油所在孤立无助中走向自主开发
2.1 无油所:生于计划体制,长于改革开放
2.2 涉足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2.3 把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开发到底的英雄气概
2.4 向产业化冲刺
第三章 讨论:两条道路的战略含义是什么?
3.1 没有自主开发的技术引进只能导致技术依赖
3.2 依赖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3.3 跨国公司的步步紧逼与中国的产业危机
3.4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组织体系
3.5 结语:不自主就灭亡
第三篇 在历史的沉重中起飞:我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导言 大飞机项目的战略决策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第一章 一个有关中国发展的大道理
1.2 技术能力的性质
1.3 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第二章 从大道理看中国在发展大飞机工业上的历史教训
2.1 第一个教训:运-10下马丢掉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技术能力赖以发展的开发平台
2.2 第二个教训:分歧的根本点是依赖外国设计还是自主设计
2.3 第三个教训:失败的根源是组织和体制
第三章 不是结论的结论:发展大飞机战略决策的原则应该是什么?
3.2 充分认识到技术能力的宝贵性,在培育大飞机的技术能力上要意志坚定,长期不懈
3.3 坚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夺取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3.4 大飞机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突破现有体制的局限性
第四篇 走出中国的主导技术轨道:关于中国自主电信标准的报告
导言
第一章 论为什么必须让TD-SCDMA单独组网
1.2 技术竞争关系到国家利益
1.3 是否将TD-SCDMA付诸应用是一个政治性的原则问题
第二章 SCDMA的技术火种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2.2 “大灵通”的崛起之路:技术的火种在市场点燃
2.3 在市场点燃的技术之火一定会越烧越旺
2.4 走出中国主导技术轨道(标准)的战略意义
第三章 结论:以政治决断让中国的技术标准获得应用机会
3.2 中国的标准战略要从支持TD-SCDMA和SCDMA做起
3.3 政治决断要求在政治层面上做出决策
第五篇 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
导言
第一章 本土创新和中国VCD工业的崛起
1.2 VCD的技术机会
1.3 创新的成功
1.4 创新者的失败
1.5 从VCD工业看本土创新的意义
第二章 中国VCD工业竞争优势的起源
2.1 进入VCD工业领域的技术路径和能力成长
2.2 失败的陷阱
2.3 竞争优势的源泉
第三章 向DVD工业过渡的动力
3.1 从建构创新到系统集成
3.2 成就与制约:中国VCD/DVD工业的历史地位
结语: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