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小故事

关于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3-04-12 02:27:26

吕恩生

(中原能矿东非矿业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作用日益重要,部分企业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采取了会计造假的行为,不仅危害到整个会计领域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财务数据失真与失实,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决策,甚至会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从根源上分析企业会计造假动机,并研究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实现从多角度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管,确保我国会计领域的正常发展。

一、会计造假概述

(一)会计造假的定义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管理者或会计从业者采取做假账、编制虚假会计报表、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违规关联交易等手段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一种行为。该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和相关财经制度,对企业正常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是在遵循国家的财经政策前提下,运用相关会计理论知识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是,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空间的利润,就会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会计造假的手段让自己获利,可以看出,追求不正当利益是导致会计造假的直接因素。

(二)会计造假主要类型与表现形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造假的形式也花样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1.虚构营业收入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收入的增长是企业运营状况良好的一种表现,部分企业为了营造发展势头稳定向好的假象,向市场传递企业不断发展的信息,会采取一些会计手段来虚构营业收入,这种行为在上市公司中尤为常见。一些上市企业由于有经营业绩的压力,为了满足业绩需求,可能会采取一些违规的会计手段。例如,销售商品的所有权尚未转移之前就确认收入。另外,还有些企业为了少缴或者不缴所得税,对于一些销售收入不及时进行确认,而是采取预收账款或者其他应付账款的方式长期挂账。

2.伪造虚假交易信息

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套取企业的资金,要求会计人伪造经济活动、伪造虚假的交易信息,虚开发票,有些将一项费用做成多项报销等。

3.费用虚减

有些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通过压低交易价格成本,虚减交易成本的方式来达到利润虚增的目来造假;还有些企业将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以达虚减当期费用,调节当期利润的目的。

4.虚增亏损

为实现少缴税或不缴税,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企业亏损以达到降低企业利润的目的。例如,有的企业故意夸大损失,虚报账单将企业报损的材料转出,然后再单独销售获利。

5.滥用会计政策

会计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会计活动的主观性较强,为更好地顺应经济发展,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利用会计准则这一特性,对前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进行随意变更,以达到调节企业当期及以后年度的利润,以实现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例如,变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进行更正等。

(三)会计造假的主要危害

1.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财务信息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不准确或者直接有误,市场调控就失去了参考依据。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编制虚假会计信息,对外提供失真的会计资料,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市场经济秩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例如,近些年多次发生的P2P平台暴雷,大多数都是利用虚假财务账款、投资信息和较高的收益吸引公众投资,骗取公民的财物。如果政府不对这些造假企业进行整顿,就不利于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2.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供应商、雇员和工会、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都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只有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才是有效的信息,才能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如果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形成正确的经济决策。一些上市企业定期发布的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业绩情况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本应该确保其准确无误。但是不少企业为了营造良好经营业绩的假象,欺骗投资者,从而进行会计造假,粉饰财务状况,甚至通过故意发布虚假的财务数据,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判,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使其经济受到损失,同时也失去对该企业的信任。

3.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利益

诚实守信是对会计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如果会计从业者违反国家财政法规,故意伪造、变造、虚报企业会计信息,参与企业会计造假,其自身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情节较轻的,可能被所在企业辞退解雇,被列入会计人员诚信档案黑名单,将不能再从事会计相关职业;情节严重的,不仅要面临巨额罚款,还将受到相关法律的处罚。近年来,一些企业的财务主要负责人由于参与企业财务造假被起诉,甚至判刑的案例多有发生,这不仅对会计从业者本身造成重大影响,也会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4.社会诚信丧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基石,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诚信,也必将失去基本的公平正义,人与人之间也就不会存在基本的信任。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除了要靠法律来规范,还要靠诚实信用来维持。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会使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失,更会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恶意造假的结果使企业丧失社会诚信,投资者离去,企业员工辞职,更加会加深群众对企业的不信任度。

(四)防范会计造假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范企业会计造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维护企业诚信。会计造假行为对企业社会诚信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企业退出市场。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有效防范与治理有利于维护企业诚信,促使企业获得社会的普遍尊重,推进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从而起到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其次,降低市场波动。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防范,就会有大量虚假会计信息流入市场,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加剧市场波动;最后,保障社会稳定。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虚假的会计资料会间接导致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最终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行和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因而,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规范与治理有利于降低市场波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

会计造假有多层因素,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出现会计造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问题研究

(一)两权分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也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方式转变。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发展的目标上也会出现差异,这是导致企业会计造假行为出现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企业的经营者为了扩大再生产或者为了实现年初的制定的考核绩效目标,存在指示企业会计人员通过会计手段调节企业的盈余的动机,为了完成经营任务而虚报盈亏。

提醒您:因为《关于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问题研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12

推荐小故事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