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第二节 壮侗语族语言描写研究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章节:第二节 壮侗语族语言描写研究,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根据孙宏开、胡增益和黄行主编《中国的语言》(2007),中国壮侗语族语言包括22种语言。朝克、李云兵等著《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2013)中对2006年前的壮侗语族语言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鉴于研究成果数量众多,在此主要基于最具代表性的专著、词典等成果,对壮侗语族语言语音、词汇、语法描写研究成就进行概括性阐述。



一  改革开放前的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为了民族识别和解决少数民族的文字和教育问题,调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制定语言政策和规划,推动语言研究,组织了700余人的7个语言调查队,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广泛调查。其中调查了壮侗语族的壮、布依、水、毛南等语言和方言土语。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调查,为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研究资料,编写了一些调查报告、词典和语法介绍,如《布依语调查报告》(1959)和《水语调查报告》(内部资料)等,并在《中国语文》1961年10—11期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壮语小组的《壮语概况》,对壮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进行了介绍,其中壮语标准音22个韵母,79个韵母,8个声调。词汇和语法部分对基本词类和构词方式进行了描述。此外《中国语文》还发表了王泽宏的《从附加成分看壮语的词类》(1957.1)、曹广衢的《试谈壮语语法中的新词序》(1959.5)、刀世勋的《傣仂语情况介绍》(1956.7)、欧阳觉亚和郑贻青的《黎语概况》(1963.5)、韦庆稳的《水语概况》(1965.5)等壮侗语族语言的描写研究论文。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布依语调查报告》是对当时布依语调查的全面总结,分导论、语音、语法、词汇四个部分。语法方面,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喻世长的《布依语语法研究》(1956)。这些研究为壮侗语族语言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


(一)语言简志系列


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其中包括壮、布依、傣、侗、水、毛南、仫佬、瑶(含拉珈语)等壮侗语族语言。具体情况如下:韦庆稳和覃国生编著《壮语简志》(1980)、喻翠容编著《布依语简志》(1980)、喻翠容和罗美珍编著《傣语简志》(1980)、梁敏编著《侗语简志》(1980)、张均如编著《水语简志》(1980)、梁敏编著《毛难语简志》(1980)、王均和郑国乔编著《仫佬语简志》(1980)、欧阳觉亚和郑贻青编著《黎语简志》(1980)、毛宗武和蒙朝吉及郑宗泽编著《瑶族语言简志(含拉珈语)》(1980)。这些语言简志基本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语音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分别描写的方法,词汇部分主要介绍词的构成方式和汉语借词,语法部分主要是对词类、词的组合以及句子和句子成分的描写,另外有1000多词的词汇附录。王均主编的《壮侗语族语言简志》(1984)总体描写了壮侗语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介绍了文字情况,是对以上简志的一个整合。



(二)词汇与词汇学研究


专门的壮侗语词汇集有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第五研究室的《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1985),共收录了词语2400条,条目以单词为主,兼收少量词组。以该书词汇为基础编撰的英文版在泰国出版[Zhou  Guoyan,Somsonge  Burusphat,(1996)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the  Kam-Tai  (Zhuang-Dong)  Group:A  Word  List,Mahidol  University,Thailand]。覃晓航的《壮语词汇学》(英文版,2004)一书是研究壮语词汇的专著,第一部分主要在理论上阐述壮语词汇的特点,包括壮语的分布、方言、构词方式、借词、成语和方言词汇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对壮语的词条进行语义解释和功能分析,词的解释以字母为顺序进行逐一释义。蒙元耀的《壮语熟语》(2006)对壮语的熟语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选取常用成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等1800余条,给予直注、翻译。小坂隆一、周国炎、李锦芳编《仡央语言词汇集》(1998)汇集了仡佬语、拉基语、布央语词汇2000余条,并与英汉对照,为侗台语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词汇材料。潘永行、韦学纯的《水语词汇与常用语典藏》(2014)收录水语基本词汇2500条,提供意义分类和水汉英多种检索方式,附录部分提供常用语和水语歌曲,为民族语言的词汇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在词汇词典方面,已经出版的有《壮汉词汇》(初稿本)、《壮语常用词汇简编:壮汉对照》《壮汉词汇》(修订本)、《汉壮词汇(初稿)》《壮语常用词汇:壮汉对照》《壮汉词汇》《广西壮语地名选集》《壮语虚词》《壮语词典》《壮语通用词与方言代表点词汇对照汇编》《壮汉英词典》《汉布依简明词典(初稿)》《布依汉简明词典(初稿)》《布依语常用词汇选编》《Bouyei-Chinese-English-Thai  Dictionary(布依—汉—英—泰词典)》《布依汉词典》《傣语成语》《汉傣纳新词术语集》《傣汉字典》《傣仂汉词典》《德宏傣语同音词典》《汉、傣、景颇日常用语对照手册》(试用本)、《傣族谚语》《傣汉常用词对照手册》《古傣语词语译释》《汉傣成语词典》《侗汉词典》《Kam-Chines-Thai-English  Dictionry(侗—汉—泰—英词典)》《汉水词典》《水—汉—泰—英词典》和《汉瑶词典拉珈语》等。



(三)方言土语以及语法方面的研究


欧阳觉亚和郑贻青的《黎语调查研究》(1983)对黎语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分总论、语音、词汇、语法、黎语与同语族诸语言的比较5个部分,内容翔实可靠。郑贻青的《靖西壮语研究》(1996)分总论、语音、词汇、语法、方块壮字等内容,附“孝子祭母文”等长篇材料和靖西话拼音方案两个附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中出版了几部壮侗语方言描写研究成果。张均如、梁敏和欧阳觉亚等的《壮语方言研究》(1999)一书包括绪论、语音、词汇、语法、壮文等内容,另外附有武鸣壮语同音字表、36个调查点的词汇表、长篇材料故事三个附录,是一部系统的壮侗语族描写语言学研究成果。周耀文、罗美珍的《傣语方言研究(语音词汇文字)》(2001)和《傣语方言研究(语法)》(2008)两部著作对傣语方言的语音、词汇、文字和语法进行了描写研究。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以《李方桂全集》的方式出版了李方桂的《龙州土语》(2005)、《武鸣土语》(2005)、《剥隘土语》(2005)三部奠定壮侗语描写研究基础的经典著作。杨通银的《通道侗语研究》(2009)采用了谢芙琳的话语模式和拉波夫六部叙述体系来描述侗语叙述话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并在功能主义框架下检视其结构框架和各部分之间的嵌合,同时对语音、句法和语篇各层面进行考察。李旭练的《都安壮语形态变化研究》(2011)从形态角度,首次详细描写并分析了都安壮语里屈折、前缀和后缀的语言现象,进而认为壮语是一种具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专门语种的语法研究方面,张景霓的《毛南语动词研究》(2006)主要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配价语法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理论,从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入手,研究毛南语动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特点。龙耀宏的《侗语研究》(2003)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方言、文字等方面对侗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巫凌云、杨光远著《傣语语法》(1993)重点描写德宏傣语语法并同汉语语法进行比较,指出了两种语法体系的异同。杨汉基、张盛著《简明侗语语法》(1990)简明扼要介绍了侗语的语法知识,分绪论、词的构造、词类、词的结构关系、句子成分、句子、侗语方言语法及其音变现象七个方面进行描写。



(四)新发现语言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边远地区语言调查的深入,发现了许多新的语言。以系列专著形式出版的“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孙宏开主编),包括不少对壮侗语新发现语言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综合研究的成果。包括欧阳觉亚的《村语研究》(1998),梁敏、张均如的《临高语研究》(1997)、《标话研究》(2002),杨通银的《莫语研究》(2000),薄文泽的《佯僙语研究》(1997)、《木佬语研究》(2002),李锦芳的《布央语研究》(1999),李云兵的《拉基语研究》(2000)等。这些新发现语言的描写研究比语言简志更加详尽,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新的进展。



(五)壮侗语研究的新动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的不断积累、视野的不断扩大,进入21新世纪,民族语言学界采用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陆续推出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文本标注丛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系列研究丛书”。江荻主编的“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12本,其中包括蓝利国著《壮语语法标注文本》和韦学纯著《水语语法标注文本》两本壮侗语研究专著。这套丛书首次采用国际上通行的隔行对照的标注方法,严格选取符合语言学资源类型和基本规范的长篇语料,综合研制出一套适合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的符号体系,旨在为语言类型学、历史语言学、区域语言学、接触语言学等资源依赖型学科提供真实的文本语料,也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必备的资源和工具。此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系列研究丛书”由戴庆厦主编,已经出版多部著作,其中韦景云、何霜、罗永现著《燕齐壮语参考语法》(2011)和康忠德著《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2011)两部著作采用参考语法的理论框架体系,结合功能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分别对燕齐壮语和居都仡佬语的主要语法结构作了描述和分析。韦茂繁的《下坳壮语参考语法》(2014)则以参考语法的框架对桂北土语广西都安县下坳乡壮语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在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整体上促进了民族语言学描写研究的发展。



三  总结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涌现出一代代的壮侗语言学家和从事壮侗语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壮侗语研究主要学者有老一辈的如李方桂、罗常培、邢公畹、袁家骅、王均、欧阳觉亚、倪大白、喻世长、韦庆稳、傅懋勣、巫凌云、梁敏、张均如、王伟、张元生、郑贻青、曹广衢、罗美珍、刀世勋、周耀文、喻翠容、孟尊贤、吴启禄、石林、张公瑾、郑国乔、杨权、覃晓航等;稍微年轻的一代如李锦芳、周国炎、曾晓渝、陈保亚、蓝庆元、杨光远、杨通银、韦景云、符昌忠、刀洁、戴红亮、刘建勋、龙耀宏、韦茂繁、韦学纯等。这些新老学者,发表了大量的壮侗语研究论文和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体现了学术队的传承。随着学科发展和人才的不断培养,越来越多接受现代语言学系统教育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经逐渐成为壮侗语言的新生研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