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第四节 研究展望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章节:第四节 研究展望,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传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印欧语研究背景下产生和成熟起来的,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自身的特点和研究的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中国的学者在借鉴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同时,不断探索能够切合中国语言实际的理论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学者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多数无文字和文献可考,这方面的研究著作或论文主要依据语言或方言的历史演变不平衡这一客观事实,人们通过比较,从历史残存在各语言或方言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其中有些著作或论文,由于使用的是第二手材料,作者对所用材料的背景并不熟悉,难免有所疏漏。此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复杂程度是其他语系所无法比拟的,借用传统的方法已经遇到了不少困难,人们正在寻找和探索新的适合于中国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碰到困难和问题也是在所难免。但无论如何,不论专题研究也好,全面比较也好,总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在开展历史语言学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必须加以研究并取得共识。例如就汉藏语系的历史比较研究来说,如何构拟原始汉藏语?在缺乏亲属语言资料佐证的情况下,原始汉语的构拟是否行得通?所谓远程构拟(从上到下)、基础构拟(从下到上)及专题构拟的理论基础如何?可行性又如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在构拟原始母语时排除非本质因素?有人把构拟原始母语比作求数学上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最小公倍数”,这种比喻是否恰当?原始汉藏语的语音系统是什么样子?是十分庞杂的声类系统和韵类系统,还是比较简单的系统?声调是汉藏语系的一个特点,但声调是后起的现象,声调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汉藏语系一定要产生声调?在研究汉藏语系音系时能否跳出声、韵、调分析的圈子,采用元音、辅音分析法且两者的利弊各如何?

在词汇比较中,如何确定亲属语言的同源词?区分早期借词和同源词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语言接触,在历史比较研究中能否回避语言接触问题?如何认识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现在发现,汉语不同方言中均有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层,底层理论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地位应如何评估?如何建立词族?如何分析语义网络?在历史比较研究中词族研究的意义和地位如何?如何避免同源词研究中以研究者的想象来任意选取词汇的现象?

在语法比较中,原始汉藏语究竟是什么类型的语言,分析、黏着、还是屈折?如何认识原始汉藏语的语法体系?与汉语有亲缘关系的藏缅语中,一些保留原始面貌较多的语言大多有丰富的黏着形态,这些形态成分是什么时候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能否构拟它们的原始形式?它与汉语的关系如何?被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排除在汉藏语系之外的侗台、苗瑶两个语族的语言在语法类型上何以如此接近汉语?类型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在某一方面是否可以找到交汇点?

近年来,在汉藏语或更大范围的研究中,有学者采用遗传学手段配合语言研究来探讨中华民族多元起源问题,如王士元等提取了广东博罗县畲族人的内颊化验样本作Y染色体基因分析,以确定畲族人与苗族和瑶族之间的亲缘关系。还有学者对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活体测量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类聚分析,从中看到中国人体质特征可分为北部类型、南部类型和藏彝走廊类型三大类。实际上,这三种类型与中国历史上族群的分布是一致的,即中国南方为壮侗、苗瑶先民居住,中国北方为汉民族主体及现代北方民族先民居住,而中国西部一直是藏缅语族先民居住。同时,从古至今的中国语言也基本呈此分布状态。还有一项重要成果来自美国学者卡瓦里-斯佛尔扎(Luca  Cavalli-Sforza)的研究。由他领导的研究组调查了世界范围内的RH遗传因子与种族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人类基因遗传学差异与语言学差异之间存在相关性,并认为藏族种群发生学上与东北亚群体相联系,但语言学上与汉藏语系相联系。而最近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也认为基因上藏族和北方群体结合在一起。

总体来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获得前所未有的进展。我们相信,在新的世纪,历史语言学仍将充满活力,追寻和探索人类自身的语言科学活动会长久地持续下去,而在这面大旗下,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地理学乃至计算机科学都会在同一目标下汇聚到一起,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的未来是美好的。

*  *  *

[1]  孙宏开、江荻:《汉藏语言系属分类之争及其源流》,《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2期。

[2]  Ruhlen  Merritt.1987.A  Guide  to  the  World’s  Languages,Vol.1:Classification.Stangford  University  Press.

[3]  Conrady  August.1896.Eine  indochinesische  casuativ-denominativ-Bildung  und  ihr  Zusammenhang  mit  den  Tonaccenten.Leipzeig.

[4]  Schmidt,W.1906.Die  Mon-khmer-Volker,ein  Bindeglied  Zwischen  Volkern  Zentralasiens  und  Austronesiens.Arch  Anthrop.,Braunschw.n.s.5.

[5]  Davies,Henry  R.1909.Yünnan,the  Link  between  India  and  the  Yangtz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Konow,Sten.1909.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Vol.3.

[7]  Konow,Sten.1909.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Vol.1,part  1.

[8]  Schmidt  W.1926.Die  Sprachfamilien  und  Schprachenkreise  der  Erde.Heidelberg.

[9]  Maspéro,Henri.1929.Language,in  L’Indo-Chine.In  Georges  Maspéro(ed),Un  Empire  colonial  français,l’Indo-Chine,2  vols,Paris.

[10]  Haudricourt  A.G.1948.Les  phonemes  et  le  Vocabulaire  du  thai  commun.Journal  Asiatique.

[11]  Schmidt  W.1907.Les  peoples  Mon-Khmer,trait  d’union  entre  les  peoples  l’Asie  Centrale  etde  l’Austronesi.BEFEO,VIII:213-263.

[12]  Przyluski  J.1924.Les  language  Austroasiatiques.In:A  Meillet  et  M.Cohen,Les  Language  du  Monde(Ieréd)385-403,Paris:Chmpion.

[13]  Schmidt  W.1926.Die  Sprachfamilien  und  Sprachenkreise  der  Erde.Heidelberg:Carl  Winter.

[14]  [日]小川尚义、井浅惠伦:《原语にとる台湾高砂族传说集》(台湾高砂族原语传说集),台北帝国大学语言学研究室,1935年;[日]小川尚义、井浅惠伦:《台湾高砂族原语传说集》(翻印版),台北南天书局1996年版。

[15]  Dyen,Isidore.1956.Language  distributiaon  and  migration  theory.Language,Vol.32,No.4;Dyen,Isidore.1962.The  lexico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layopolynesian.Language,Vol.38;Dyen,Isidore.A  lexico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Austronesian  languages.IUPAL  Memoir  19,supplement  to  IJAL.

[16]  [苏]H.A.巴斯卡科夫:《阿尔泰语系语言及其研究》,陈伟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  [苏]G.J.兰司铁:《阿尔泰语言学导论·形态学》,陈伟、沈成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苏]G.J.兰司铁:《阿尔泰语言学导论·语音学》,周建奇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8]  [美]N.鲍培:《阿尔泰语言学导论》,周建奇译,照日格图审校,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9]  [美]N.鲍培:《阿尔泰语比较语法》,周建奇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0]  Fanggui  Li.1937.Languages(and  Dialects),Chinese  Yearbook,pp:58-65;Fanggui  Li.1973.Languages  and  Dialects  of  China.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pp:1-13.

[21]  罗常培:《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情况》,《人民日报》1951年3月31日;罗常培、傅懋勣:《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中国语文》1954年3月号。

[22]  2009年修订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增加了《布努语简志》《拉珈语简志》《满语简志》。

[23]  参见赵式铭《白文考》,《新纂云南通志》卷68—70,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

[24]  参见Sagart,Laurent.1990.Chinese  and  Ausrtonesian  are  genetically  related,Paper  of  23rd  ICSTLL.1993.Chinese  and  Austronesian:evidence  for  a  genetic  relationship,JCL,21.1:62.1994.Old  Chinese  and  Proto-Austronesian.Oceanic  Linguisitics  33.2:271-308.1995.Some  remarks  on  the  ancestry  of  Chinese.In  William  S-Y  Wang  ed.The  Ancest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5]  参见William  S-Y  Wang  ed.1995.The  Ancest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Monograph  Series,Number  8。

[26]  马学良:《倮文〈作祭献药供牲经〉译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1948年。